股指期货“被保护”就是“被做空”


    引题:2010年4月中国股指期货或将上市。业内诸多专家称为中国金融市场又一里程碑式的进步。然而,在众多机构和大资金投资者举杯欢庆的时刻,众多“被善意保护”排斥在股指期货交易外的中小投资者却面临着“被做空”的命运。

  作者简介:

  黄湘源,湖南人,曾被评为“十年股市十大名嘴”、“十佳市场人士”之说,独立撰稿人。曾经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股殇》《重组魔方》《黑洞揭秘》《股市谁蒙谁》《股市秘语》等。虽有所谓“针砭时弊、入木三分”之誉,不过是看得透一点说得直一点而已。一来不愿随波逐流,二来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被保护”?还是“被另类”?这是股指期货时代一个不容回避的散户生态问题。

  股指期货时代的到来,对于被50万元的保证金门槛屏蔽在股指期货交易之外的广大中小投资者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的实质,其实并不在于保证金门槛的高低,而是被保证金“保护”起来的散户是否还有适合他们生存的市场生态。

  换一种说法,其实也就是说,股指期货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究竟有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利好意义,还是恰恰相反呢?这是不能不辨个清楚的大问题。

  富人的游戏不是穷人的福音

  尽管股指期货给市场带来了做空机制,改变了我国股市只能单边做多的不合理机制,但是,股指期货目前在制度设计上只不过是一个小众市场,本质上充其量不过是一项富人的游戏。对于在资金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且无缘“登堂入室”直接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中小投资者来说,无论从哪个方面都谈不上什么福音。

  诚然,做空机制的引入使机构投资者和部分实力雄厚的个人投资者可以多了一种避险手段和赚钱模式,可以称得上做多做空都赚钱。从整体意义上来说,这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进步。

  但是,这一切的利好,如果统统都只不过是大机构、大资金的专利,那么,具体到中小投资者来说,显然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他们一无法做空现货,二无法进行“T+0”交易,三无法获得包括套期保值、套利交易乃至融资融券在内的任何获利机遇,相反,还要被迫接受“被做空”,“被套利”、“被T+0”等等,这等于穷人在为富人埋单。这种反映在交易机制、交易工具和交易手段上的不公平,本质上是市场资源分配和利益分配不公平的表现,不仅明显违背了中小投资者的参与意愿,也明显有违于“三公”的市场原则。

  也许有人会说,股指期货的保证金交易门槛不也是对中小投资者最大的保护吗?

  当然,保证金交易也是一把双刃剑,具有放大收益也放大风险的杠杆特性,资金量较小的投资者一般不大适合直接参与股指期货交易,这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保证金门槛即使对于那些勉强凑足资金的中小投资者也不等于买保险。如果所买入的合约发生交易性亏损,投资者仍然需要有足够的后续资金,以保证他的每一手合约在其保证金账户里都有足够比例的保证金,否则就有被强制平仓的危险。如果误以为50万元的保证金定量就是对所谓 “适当性投资者”的定性,对于那些只熟悉保险和股票而并没真正理解期货保证金交易的投资者来说,岂不反而是一种误导?

  股指期货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被”时代。至少目前看来,“被进步”等于“被抛弃”,“被保护”等于“被做空”,或将是这个“被”时代对于中小投资者的全部含义。中小投资者即用不上股指期货的避险工具,又无法回避“被做空”的风险,这跟被捆绑起来等着挨打又有什么两样呢?难怪在很多散户的眼里,这样的“被进步”和“被保护”与其说是利好,还不如说是利空,甚至不妨可以说是很大的利空。

  “被做空”是对散户生态的强制性改变

  目前的股指期货准入机制不仅意味着对机构大户的利益输送,而且也意味着对散户生态的强制性改变。原来的一元化运行模式突然被双向机制所强制性改变。中小投资者即使因为保证金门槛的限制得以避免直接参加股指期货交易,也回避不了股指期货给现货市场所带来的杠杆风险。一无所有的散户单靠微薄的一己之力已经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股指期货交易的市场风险并不像现在的模拟交易那样是全封闭的。“适当性制度”的高门槛对中小投资者的所谓保护作用,不仅丝毫也谈不上对股指期货风险的屏蔽,相反,由于期指合约与相关标的指数成分股的现货交易形成的直接对赌关系,使得其他股票的现货交易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联动效应。特别是在合约到期日,常常有可能会形成指数的异常波动。一旦股指遭到大幅度的强力做空,被套在现货市场的中小投资者如果无法及时离场,势必就将被迫蒙受更大的投资风险。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被做空”。

  “被做空”所改变的不仅是股市的交易方式和力量对比,同时,也是投资理念的改变。

  在没有股指期货的情况下,股市的高抛低吸尽管不无投机炒作的特点,一般也还是价值投资的“一价定律”在起作用,股价说到底还是围绕着价值中轴上上下下。国外的大量研究表明,股指期货对现货价格有明显的领先作用,交易频率越高,周期越短,期货市场的领先所体现的价格指引作用就越明显。不过,股指期货所具有的价值发现和发掘功能,充其量只是对拿得到股指期货“金钥匙”的机构投资者而言才是有意义的。对于被排斥在股指期货交易大门之外的中小投资者而言,无非就是发现机构投资者所重点操作的股票及其操作的路线方向,跟风炒作而已。如果看对了方向,也许还可以分享一杯股指期货的余羹;如果是看错了方向,就将蒙受很大的损失。在这里,投机的意味远甚于价值投资。

  目前的股指期货准入制度,颇于户籍制度有几分相似,生活在股指期货时代的散户生态也让人不由得想起那些被打入“暂住证”或“居住证”另册的打工族。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不停地为资本市场“添砖加瓦”,什么时候,他们才能跟那些享有所谓“适当性投资者”名份的户籍人口一样,获得有尊严的生存权、平等交易权和相对公平合理的分配权呢?

  

  被边缘化后的生存之道

  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在股指期货改变了股市一元化盈利模式的条件下,原来所熟悉的那一套股票投资方法已经“英雄无用武之地”,人家的新式武器又不能为己所用,被边缘化的散户投资者不得不研究自己的生存之道,否则,不是被迫“退避三舍”,就是不小心“落入虎口”,毕竟,靠简单粗放的投机性爆炒获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具有股指期货“适当性投资者”资格的人们就像是“两栖动物”,他们在股指期货的表现偏高于市场对未来看法的时候,可以抛空股指期货,买进现货市场的股票;相反,偏低的时候也可以抛空现货市场的股票,买进股指期货,进行无风险套利。而手里没有杠杆工具的中小投资者则好比下不了水的“旱鸭子”,对人家的“芙蓉出水”只宜看,不宜学。不过,看方向也是“旱鸭子”最基本的秘诀。股指期货时代散户的股票投资之道,一言以蔽之,也许可以说就是看着股指期货做股票——看准了股指期货做多、做空的动向才下单,有时候比看得准股票还更重要。不过,这也是“顶着石臼做戏”,不得已而为之的“夹板”生存法罢了,不是什么可以称道的秘诀。因为如果不看方向,在人家抛股票的时候,还以为可以像以前那样逢低买入,弄得不好,抢到手的越多,套牢的也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更多地考虑选择适合自己意愿的基金投资,在某种意义上也许不失为,中小投资者分享股指期货制度性红利的一个可行选择。间接分享股指期货所带来的利益虽然相对微薄一些,但风险相对地说也要小得多。

  不过,话说回来,股指期货毕竟不是大众理财工具。我们一般不建议资金太少和风险承受能力过低的投资者盲目参与股指期货交易。近来某些地方有一种为开户资金不足的投资者提供的民间贷款。贷款人开户后,不但须将账户交给别人去管理,而且还必须日结日清,否则,就只能动用保证金账户中的自有资金。这是有很大风险的。相比之下,中小投资者在无法直接参与股指期货直接交易的情况下,以退为进,才是更适合自己的投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