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的计算三年灾难死亡人口的方法


    

一个简单的计算三年灾难死亡人口的方法

*

王炼利

*

对于三年灾难时期的死亡人口,虽然官方没有详尽的数据公开报道,但民间一直在做着揭开真相的努力。

其实,从公开的人口统计数据中,我们还是能够发现计算真实死亡人数的“路径”,并且不复杂。

1959年,中国的户籍人口是67207万,1960年,减少到66207万,1961年,再减少到65859万。三年间,中国户籍人口减少了1348万。

这是人口的负增长,也是人口的“净减少”。负增长或“净减少”都是指死亡人口超过了出生人口。自1949年至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口负增长仅发生在1960年和1961年。

如果没有外来因素,人口的正增长——出生人口超过死亡人口才是常态;正增长的比率基本稳定,才是常态。所谓“正增长”,就是将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对冲”后的人口净增长。2009年中国人口13.35亿,比2008年增加了672万人,这672万人就是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对冲”后的增加人口,而不是说2009年只出生了672万人——2009年出生人口是1615万人。而统计年鉴上显示的人口“净减少”,反映的是当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对冲” 以后,还减少了多少人口。不过光这个数据还不能具体提供“对冲”掉的出生人口或死亡人口。某个大家族50口人,一年中死亡30人出生30人,人口总数没有变化,那只是说明该年的出生人口已经全部被死亡人口 “对冲”,而不是说明没有人口出生。如果一年中死亡了30人,出生了29人,人口统计显示的是这个家族的上年人口是50人,本年人口是49人,但能说这个家族一年中就死了一个人么?这个现象的 “统计”表达式是:某家族人口净减少2%。 “净减少”通过“出生29人与死亡29人‘对冲’后,再死亡了一个人”这样的形式来表现。

所以,要科学推算出某年的人口死亡情况,关键需要知道在与此相关的一个时间段内,正常的人口增长率是多少。

那么,六十年代初的人口增长率应该是多少?

要知道这个增长率并不难。自1950年到1959年,每年的户籍人口净增长幅度(即出生人口与正常死亡人口“对冲”后的人口净增长)依次为:1.9%、2%、2.1%、2.29%、2.5%、1.99%、2.22%、2.9%、2.07%、1.84%,年均净增长幅度2.18%;年净增长绝对值(即死亡人口与出生人口“对冲”后的净出生人口)最低是1029万(1952年),最高是1825万(1957年)。1962年到1965年的四年间,户籍人口年均净增长2.45%。

我试图根据1950年到1959年的年末人口年均净增长率2.18%的比率,来推算1960年和1962年真实的人口死亡数据。

按1950年到1959年的年末人口年均净增长率2.18%计, 1960年年末总人口应该是68672万人(67207*1.0218),68672万人与1959年统计年鉴人口数67207万人之差是1465万人,这1465万人就该是1960年的正常净增长人口(按照年增长2.18%计算),而实际情况是1960年年末人口比1959年要减少1000万,这意味着正常净增长人口1465万人被死亡人口1465万人“冲销”殆尽以后,再死亡了1000万人——1960年的死亡人口是2465万!

按同样的人口净增长率计算,1961年年末总人口应该是67650万人( 66207*1.0218),67650万人与1960年统计年鉴人口数66207万人之差是1443万人,这1443万人本来应该是1961年的正常净增长人口(按照年增长2.18%计算),而实际情况是1961年年末人口比1960年要减少348万,那就意味着这是在正常净增长人口1443万人被死亡人口1443万人“冲销”殆尽以后,再死亡了348万人——1961年的死亡人口是1791万!

按人口净增长率2.18计算,1960年 和1961年总共死亡4256万人。

如果按1950年到1959年的年末人口最低净增长率1.84计算(这也是1959年的人口增长率),1960年被出生“对冲”的 死亡人口是1237万,净死亡人口是1000万,这年总共死亡2237万人。

按同样比率,1961年被出生“对冲”的 死亡人口是1218万,净死亡人口是348万,这年总共死亡1566万人。

按五十年代最低人口净增长率1.84计算——这也是1959年的人口增长率,1960年 和1961年总共死亡3803万人。

*

我出生于1952年12月,三年灾难时期我还是个孩子,但记事了。我从未尝过饥肠辘辘的滋味,因为我是家中的独养女儿,大人们将金条兑了,买了高价食品给我吃。我家“成份”是工人,家中长辈干印刷行当的落石制版活计,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曾在国民党政府的重庆中央印制厂“做钞票版子”。文革开始,有个邻居挺想引红卫兵来抄我家,终因为我家不是“资产阶级”没有抄成,就很悻悻然的样子。

但是,我没有饿过肚子只是那个时代的特例。那个年代的上海人绝大多数尝过饿肚子的滋味,包括我的同学。“双蒸饭”的推广会我是跟着大人去参加的,我印象深刻;“双蒸饭”的特点是一吃就饱,一会儿就饿。

时寒冰先生曾亲口告诉我,他家和他外婆家在那段时间里饿死了好几口人,他老家在河南。

三年灾难时期的真实死亡人口,已经不是一个可以回避的问题。民间苦苦探求三年灾难时期死亡人数的多少,是因为官方对此一直在回避,一直没有一个明确说法。官方没有一个明确说法,民间自有各种说法。对那些为探寻三年灾难事件真相而不懈努力的人们,我怀有深深的尊敬,长期以来,探寻各种社会现象背后的真相,并不是讨人喜欢的营生。

但中国是个两千年前就出了司马迁的中国。不能再贡献部《史记》是我们愧对先人,而我们如果连史实也不肯留下,是我们不配做中华民族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