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干子金奖的背后


  2004年11月28日,安徽合肥黄山大厦,这里音乐悠扬,全国首届“中国豆腐干文化美食节”颁奖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我市水阳曹家喜干子荣获全国美食节金奖。参加本次展评的公有、私营企业100家,我省马鞍山采石干子、黄山五城茶干、全椒蒲包干子、黟县腊八豆腐干、水阳五香茶干等6家企业产品,被安徽省烹饪协会、安徽省徽菜研究会推荐参评。水阳镇“水阳曹家喜酱制品厂”生产的香、臭、白系列茶干,作为宣城市皖南菜名优产品参加了这次展评。获得本次金奖的共有三家企业。水阳曹家喜的干子名列金奖第二。

  11月28 日,全国餐饮业国家一级评委、皖南徽菜研究所长鲍兴,在现场替曹家喜领回了全国首届评出的“中国豆腐干文化美食节”金奖奖杯。

  为此,记者近日专程慕名采访了曹家喜先生,对曹家喜茶、白系列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情况作了一次专访。

  16岁的曹家喜,小学毕业后曾经随父亲在水阳供销社酱坊学徒,加工生产酱制品。当时集体生产的酱制品有干子、酱瓜、大蒜、生姜等十几个品种,单位经济效益也还不错。但供销社二三十元微薄的工资,无法使曹家喜摆脱贫穷。

  人们难以想象,23年前,曹家喜曾经一贫如洗,他幼年丧母,父亲过世后欠下一屁股债务。到了婚娶的年龄,。许多好心人替他介绍对象,几个姑娘都有因为他太穷而先后告吹。有一个姑娘,经人介绍,与曹家喜见了几次面。对曹家喜的人品比较欣赏。但到了曹家喜家中,看到一间十几平方米的矮房子,家中也是家徒四壁。当天就与他断绝了往来。只有河东街道的小姑娘余蓉贞,看他为人诚实、肯干,又能吃苦,就不顾家人的劝阻嫁给了他,成了现在曹家喜的贤惠的妻子。

  曹家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改变自己的穷困面貌?想了一天一夜,仍是没有结果。供销社的工作仍旧在继续着,年龄在不断攀升。老父亲也慢慢急起来了。但因家境贫寒,老父亲也是无计可施。

  正在曹家喜婚事没有进展的时候,一位贤德的姑娘走进了曹家喜的视野。她就是余蓉贞。

  余蓉贞并不是不知道曹家喜的家境,她到过供销社,看了曹家喜辛勤地干活。在她眼里,曹家喜诚实,肯吃苦,有一股钻劲。她要找的就是曹家喜这样的男人。曹家喜为此很是感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1983年曹家喜与余蓉贞结婚了。婚后生下一个女儿。

  在抚养女儿的过程中,日子是相当艰苦的。曹家喜婚前连吃饭的饭碗都没有。吃饭用的是瓦罐。床上就一条棉被,家中还欠近400块钱的债务。在当时,400块钱不是小数目。妻子余蓉贞没有怨言。工资是没法增长的,唯一的办法只有省吃俭用。炒采是不放油的。那没油的菜,吃得人拉不出大便。

  随着父亲的相继去世,余蓉贞只有自己带孩子。又要打工,又要管孩子,日子相当辛苦。早上天一亮就得起床,一直要忙到深夜。

  好在曹家喜是个肯动脑筋的人,在水阳供销社酱坊工作期间,他熟悉了水阳干子的每一道程序,对制作的要领,都掌握得很好。他还尝试着让水阳干子的色、香、味更为爽口。这为他自己办厂生产干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水阳曹家喜酱制品厂办起来了,生产的香干、臭干、白干,远销南京、上海。曹家喜夫妇的生活日益好转。

  2001年,随着水阳供销社的改制,曹家喜为延续水阳干子的生产工艺,也为了生存。他与于焕强合伙办起了“水阳曹家喜酱制品厂”。办厂当初,资金、厂房,都是问题。曹家喜一方面贷款,一方面向亲朋好友借。土地则得到水阳镇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1.2亩土地,优惠转让,分期付款,让曹家喜终于喘了一口气。

  厂房建好了,剩下的任务就是生产。曹家喜认为,光凭老技艺生产的水阳干子,肯定难以占领市场。最要紧的是研制新产品。曹家喜整天呆在车间,凭着对干子的感情,也为了自己产品的销路,他研制出了独具特色的曹氏香干、臭干、白干。它选用无污染、无病害、籽粒饱满的优质黄豆,经深层过滤的水阳江水浸泡、清洗后磨浆,再以高温煮浆、石膏点浆形成白嫩的豆腐后,舀入木质大板,稍稍冷却并切成小块,再用小方块纯白棉布将热气腾腾的小块豆腐折包成四角成方的小包,摆上木榨板,加压成型后成为白干胚。然后将白干胚放入大锅,再配上自制的原汁大豆酱、冰糖、茴香、丁香、桂皮、甘草等十余种配料,再加上老鸡汤,用火炖煮数小时,第二天清晨煮开入味后捞出,盛放在匾子里,再加入少量麻油拌匀,使其色泽油亮,色、香、味俱佳,令食客难忘。

  而臭干的生产工艺又比香干多了几道。白干坯出来后,要放进大铁锅煮,然后放入特制的“臭水”缸浸泡2个小时,再用温水冲洗、净化后,推向市场供消费者享用。曹老板告诉我们,其实这“臭水”最有讲究,它是促使臭干能否发臭,且臭中溢香的关键。曹家喜研制的“臭水”,内含荷叶、冰片、黑芝麻、冬笋、石膏、精盐,甚而掺有鸡丝、鸡汤等配料(鉴于此配料为商业机密,不再一一罗列)。曹氏臭干天然清香,香臭宜人,吃来爽口。拿起臭干,可嗅到一股淡淡的清香臭味;进入口中,慢慢咀嚼,又可感到甜淡的香味。这就是曹氏臭干能成为当地魁首的奥密。

  曹氏五香干呈棕红色,规格一公分厚、八公分大小,重量45克左右,细腻爽口,咸中带甜,味道鲜美,老少咸宜,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它既是上等可口的茶点,又是橱中各类美味菜肴重要的配制原料,历来是市场上的抢手食品之一。

  曹氏五香干采用的是原黄豆、原酱,被当地人称作“三原”产品。生产出曹氏五香干,产品定点批发,不上大街零售,供不应求。所有批发点在早上不到八点就销售一空,外地人要买,一般要预先订购。

  水阳干子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经历了数代传人的继承与创新。它选料考究,制作精细。用上等优质黄豆,经一泡、二洗、三磨、四蒸,并配以冰糖、甘草、八角、精盐、小磨麻油等原料,经10道工序制成。在古老的水阳镇,生产干子的大小作坊与企业有100余家,年产量约6000万块,其中以曹家喜酱制品厂生产的“曹家喜茶干”最佳,该茶干已注册国家食品专利商标。

  水阳茶干在苏皖边贸重镇众多集贸市场常胜不衰,特别在临近的芜湖、宣城、江苏高淳等市场,也占有越来越重的份额。甚而上海、杭州、合肥、马安山等城市也有订单纷至沓来,可见其确已食者有约,遐迩闻名。

  水阳茶干比一般茶干厚,咸中带甜,色泽油亮,撕开后纹路清析,嚼食之细腻无渣,绵柔爽口,五味俱全。它不仅可以作各类菜肴的原料,更是佐酒品茶的佳品。

  曹氏干子被评为全国美食节金奖,完全出于偶然中的必然。

  那是2004年下半年的一天,全国美食节组委会安徽办事处的同志,在宣城中心菜市场随机抽样,当时就选中了曹氏干子。后来历经层层品尝、评比,经过过五关斩六将式的筛选,终获金奖。而据知情者透露,省内有一家知名的干子企业,为了能在评比中得到金奖,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还选了两名佳丽,带了20条中华香烟去“公关”。没想到,这家企业花费了5万多元,鉴于评比很严格,在激烈的评选中,最终还是没有评上金奖。

  水阳曹家喜酱制品厂生产的豆腐干子,为什么能取得如此殊荣呢?我们为此专程采访了全国餐饮业国家一级评委、中国徽菜网站主编、安徽省烹饪协会常务理事、皖南菜研究所所长、安师大旅游学院客座教授、安徽省餐饮专业副教授鲍兴先生。鲍教授告诉我们:这次首届“中国豆腐干文化美食节”,代表安徽省参展评选的6家企业,他们的产品都是全国主办单位的专家在市场上随机取样购买,经过检验、化验和采用多种方式烹饪品食,达到了国家绿色产品生产标准后,才确定出的合格单位和入选产品。在此基础上,由企业申报、地市有关部门推荐、省烹饪协会和省徽菜研究会专家筛选、报经“中国豆腐干文化美食节”组委会审批等规定程序,才有资格参加这次展评活动。水阳曹家喜酱制品厂生产的香、臭、白豆腐干系列产品,能在这次激烈的竞争评选中,独占鳌头,获得金奖,主要有以下特点和优势:该产品原料直接选用金宝圩当地优质大豆,采用祖传配方、传统工艺精制而成。成品磨浆细腻,质地细嫩,味道咸中带甜,独特鲜美。含有丰富的植物高蛋白和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及钙、硒、锶、锌等多种微量元素,是色香味俱佳、老少咸宜的全天然营养食品和中国徽菜绿色烹饪原料。

  鲍教授进一步指出:获此大奖来自不易!是该厂长期坚持质量第一、诚信服务的结晶,更离不开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为此希望该企业要把获奖作为一种压力和动力,更加努力地坚持产品质量,自觉接受工商管理部门和广大消费者的监督,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豆腐干系列产品,为振兴中国徽菜不断作出新贡献!

  鲍教授的一席话,使我们十分感动,也使我们悟出了这样一个深刻道理:水阳曹氏五香茶干不仅代表“水阳干子”在全国获奖,使它从扬名全省走向全国,更做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如今香飘全中国”。我们从两毛钱一块的“水阳干子”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产品里,终于读懂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根本规则:那就是谁的产品质量好,谁就拥有消费者;谁拥有更多的消费者,谁就会得到高效益回报。

  曹家喜的干子虽然比别的干子要稍微贵一些,但每年300万块供不应求。宣城中心菜市场求购的电话不断,最近他又试制成真空包装。曹家喜喜滋滋地说,今年春节茶干销售了约1万斤。该厂不愧是茶干生产的龙头老大。

  我们有理由相信,曹家喜和他的酱制成品厂还会不断努力,他不会仅在取得今天的成功后就此止步。

 

 

    注:本文内容在2004年10月25日《宣城日报》第二版、2004年11月25日《安徽经济报》B二版、《中国徽菜》杂志2004年11—12合刊先后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