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与肉的分离:意识的操纵


  灵与肉的分离:意识的操纵

  ——对小说《Gone with the wind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和电视剧《蜗居》的一些分析,来体现后工业化社会的人的思想层面的一些片段

  我在《通往自我奴役与超我自由之路》一文中谈到,人通过超越自我的意识建构,而进行重新建构,从而达到对低一级的所有建构的解构;这就实现了哲学之我,,也就得到了它给你带来的自由操纵。政治学上不可不提的马基雅维利讲过:目的是为手段服务的。这就是一个人的自由操纵的最真实写照。而上文提到的“重新建构”,其实是“目的因”的建构。我在《关于世界的组合力的价值知识》一文中,讲到了“目的因”,它是确定的建构。确定是自我的意识建构,是内化的。目的是对物质、能量、信息的确定的建构。因而,这就是意识操纵的表现。

  克尔凯郭尔讲了三种人生的可能性:美学的人生,即贪图享受的人生;道德的人生,即严肃的人生;宗教的人生,即个人对上帝的人生······宗教是人的绝对任务,而道德只是人的相对任务,因此,可以为了宗教的目的,而把道德暂行弃置。而人类所面临的不同的“原罪意识”,最终操纵了我们自己。当哲学之我与这三种人生态的可能性结合,必定会产生人生本质论而这又是个人的意识建构。而本质论,往往会形成本质论的目的论——即认定“这”就是自我的人生的确定的建构,会形成一种吸引力或组合力。(其实,意识还会再一次向高级的建构跃进)。这个,不仅仅是现代人的个性——“我的地盘听我的”,而且,苏格拉底的死,和但丁说过的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也表现了这个——个人活在自己的意识建构的世界。

  这是对人性的灵与肉(这是米兰·昆德拉在其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的说法)或是萨特的“幽暗与通明”之诠释。总之,我认为人就是在其原罪意识下,最大限度的超越(甚至超越原罪意识)自己的意识建构,然后生活在自己的意识操纵之下。当然,这里的意识具有一些特性:它能无限后推,但是越退越难退;它具有强的学习性和适应性(这是指其通过学习来超越自我的意识建构,以此适应环境,——当然这里不谈机体的自然进化对自然环境的学习和适应,但这也是人的意识的建构,即这也是人的意识的建构,即它类似于DNA的编码过程,只不过它是意识建构被环境重新编码。);而以上两者特性的作用不是单独凸显的,似乎没有办法分析清楚到底是谁起了作用,但是,它们都起了作用。

  在《飘》的女主人公斯嘉丽身上,他的成熟过程,也就是她变得让人不可理解的过程。她用自己公主般的肉体,甚至还有那么一丝纯洁的爱情,去博得巴特勒的赞许、支持和恶心、同情,但是,一切尽在其操纵之中。奋斗——不择手段,成了她的终极追求;但是,小说最后将这么优秀的人物——一种向上的精神——给覆灭了,知道她失去了所有之后,她呆了,就像一个投机者在股市出乎自己意料而使自己破产时的情绪,这时她只有自己知道她曾经的目的——奋斗,别人都遗忘了,并且厌恶她。

  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轻与重的对比,灵与肉的分离、范围的变化、价值的凸显,都是在两个肉体与灵魂的相遇相爱中诠释的,说到底,是意识的选择性(操纵)在主导:关于必然与偶然、轻与重的问题,若将范围限定,则定有准确的答案(有了范围,也就有了参照系,稀缺性就出现了,价值就会出现,尽管可正可负);当你与你不想爱的人上床时就会明白,因为你的灵魂在别处,而且这还被你意识认可接受——也就是说你可以做到“为了恋爱而恋爱,为了做爱而去找女人”,这是多么真切的表达。并且在一个流通很快的国度,这是一种多么真切的生活方式。再就是,我们的肉体犯了罪,而灵魂可以一直高尚。这启示现代人,要重新定义“堕落”与“高尚”,以及相关的价值系统与其操作下的行为。

  在《蜗居》这部电视剧中,主人公们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虽然,中国的许多大学生都很纯粹的、很单纯——对现实认识不足也没有分析的方法和思维模式,他们没有弄清楚社会的规则就去闯,但是,这是由于他们没有练就超越社会规则的意识来操纵它。在社会规则中,不熟练者表现为逆来受之,因为他们不知道可以超越的那第一步怎样走;熟练者表现为强大的操纵者利用者,他们能是灵魂站的更高,来充分的认识这个神会,从而去随意操纵利用神会规则,拿到他们想要的。而这两者的行为表现看起来可能一样,其实不同,因为熟练者知道为什么,并且知道这是意识的操纵,而非熟练者被“玩”了,借句俗话——人家把你卖了,你还替人家数钱。而其中的每个人都是这样,既是熟练者,又不是熟练者,当然,有他们自己的范围。以海藻为例,她说的那句“我也只是逢场作戏”是那么底气不足(让人惋惜,和斯嘉丽一样);而她在用宋的钱买东西是时,是那么舒畅。她在自己的范围是操纵者,而在更大的范围,就不是了,胆怯了。而宋也是,有他驰骋的天下,也有他被玩的时候——自己被自己的恋爱情结(这个领域他不熟练)所玩弄。当然,电视剧的最后让社会评价系统和个人的评价系统(而他们本来就是面对现实而不熟练的价值意识建构)来收拾结局。当然,是所有人都在自己的不熟练的范围内遭受重大损失。(见我写的偶窥《蜗居》评)。海藻作为一个新女性,她体会了灵与肉的分离,但是不彻底,可惜~~~

  还看过一本网络小说《悟空传》,且了解《红楼梦》。从中体会,颇同于上文。每个人都心比天高,只是看谁被压抑的更深而已(这个压抑的主体是你自己意识的建构,特别是你不懂的地方,有时是你的原罪和原罪意识)。在此就不多谈了。

  面对后工业化社会,我要强调的是个人应该积极地学习之、适应之,以一种开放社会的心态去生活。(开放社会是以认识理性和价值理性有限且社会行为具有反射性为逻辑起点的,得出历史的非决定论。——见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George Soros等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