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股市暴跌与股指期货无关?


  股指期货的推出,曾被监管部门及诸多市场人士一片看好,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是称赞声一片,被各大媒体誉为“填补了资本市场的一项空白”,原因就是在于“使市场由单向市场变成双向市场,证券市场只能做多的时代终结。”但是,作为舶来品、洋玩意的股指期货,其在中华大地的横空出世并没有展示其积极向上的一面,未能真正成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器”,更多的是水土不服。观察人士认为,股脂期货运行一个月以来,有关股指期货是A股下跌帮凶的指责一直甚嚣尘上,股指期货本应具有的价格发现、规避风险、套期保值功能却体现甚微。

  5月16日,股指期货迎来了上市“满月”。今天是其“满月”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指再度重挫,全日收于2559点,下跌5.07%,创去年8月31日以来单日最大跌幅,深市跌破万点大关。自从股指期货4月16日推出以来,沪指已从3159点下跌到2559点,跌幅600点或19%。当然,今日股市的暴跌导致“黑色星期一”的原因,刚开始是受钢价急剧下调、原油价格大跌和房地产税收政策传闻再起等多重利空消息的影响,但下午的大幅跳水则与股指期货的“作为”密切相关,所谓的蓝筹权重股主要掌握在一些庄家手中,是他们在利用股指期货刚推出而存在的机制不完善等漏洞而大力做空,以小博大,加速了市场的大起大落。

  我想,对于这些,不但一些中小投资者已有感觉,就是一些机构投资者也是心照不宣,但一些所谓的专家、权威却在拼命避谣。《投资者报》引用金融期货之父梅拉梅德的话说:“大跌无关股指期货”。因为,在梅拉梅德看来,是市场对政府出台“房地产新政、缩紧银根”做出的反应,如果没有股指期货,现货市场将跌得更惨。但事实上真是这样吗?我想梅拉梅德先生只是看到了表象,其结论或许在比较完善的证券监管机制下是正确的。但是,当前实施的股指期货制度及相关配套政策的不完善的,加上推出的时机不但不好,适逢“房地产新政”,明摆着叫一些先知先觉者利用这一重大利空做空市场,获取暴利。

  因此,监管层如果不能尽快让股指期货的市场作用恢复到制度初衷,将会破坏此项制度的市场信任度甚至进一步助长资本市场的投机色彩,这也将严峻考验监管层的监管水平。在笔者看来,正在成长中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大背景、大前提,因此“强化监管、抑制投机、减少波动、促进和谐”应成为监管层首先考虑的事情。具体来讲,一方面,监管层要加大监管的力度,把握干预的尺度,对过度投机进行适当抑制,引导股指期货更好地发挥其应有机能。另一方面,加快资本市场的制度配套建设,强化投资者教育,让更多的投资者了解股指期货,在股票操作中不要盲目追涨杀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