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表示,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续下降,2005年已经下降到36.7%,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从1978年到2005年,与劳动报酬比重的持续下降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初期,面对过去“一大二公”的分配制度,中央果断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政策,使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活力得到释放,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来,在分配上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分配制度的改革,使我国经济发展跃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取得了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分配领域里的一些问题也突出地暴露出来。东西部差距扩大、农村与城市差距扩大,劳动报酬在分配中的比例过小,资本在分配中的比例过大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一系列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必将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劳动报酬22年间下降20个百分点,资本报酬上升20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社会财富正在从占人口90%以上的劳动大众手中快速集中到占人口百分之几的少数人手中,也就意味着中国分配上两极分化程度已经非常严重。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正在涌动和萌生。劳动关系矛盾增多,劳动和资本异常对立甚至激化。近些年来我国出现了一些由劳动关系矛盾引发的群体性极端事件,如“通钢事件”、部分地区“出租车停运事件”、企业职工跳楼事件以及校园杀人事件等无不与分配不公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有关。因收入分配和保险福利问题引发的劳动纠纷占劳动纠纷的65%以上,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这不由得使笔者想起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伟人邓小平的谆谆告诫:“那么多的财富,如果被少数人得到了,大多数人没有,如果这样长期下去,将来要发生大问题。”“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搞两极分化,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
中国最大的国情是13亿人口,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如果出现两极分化、贫富过分悬殊,带来的问题要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大。如果贫富悬殊长期持续下去,波及到社会稳定是肯定的,一旦社会动荡,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将是历史灾难。这又不由得使笔者再次想起邓小平先生的话语:“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而现在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本质几乎丧失殆尽,基本上是“按资分配”为主了,甚至比资本主义“按资分配”还有过之而不及。我们暂且不论什么主义,就从中国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国情出发,从维护社会稳定出发,占人口90%以上的普通劳动大众报酬也不能过低、过少。
因此,分配制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大幅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已经刻不容缓。从机制上改变资本在分配中比重过高的现状,坚决遏制管理层在分配中比重畸形攀升的状况,从大幅度提高基层员工、一般员工工资入手,提高劳动报酬在分配中的比重。特别要发挥国家以各种政府组织的职能,维护职工权益,提高职工待遇。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总体上供大于求,劳动者在劳资关系中话语权很弱,这就需要国家以及各级政府组织给其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