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还是资格?——论中国的用人文化


近日,爆料一则有关公务员考试的消息,海南某市某局长的千金以行测99的高分称雄公务员考场。这一分数遭到人们的质疑。
 
正是因为这出奇高的行测分数让该千金一鸣惊人,不仅牵连了同考的人,也牵连了招收公务员的某事业单位。恐怕,还会对其父的事业有些影响。
 
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的难度十分大,不仅题量大,而且有“变态”一说。如果能在公务员考试中得到高分,其智商和知识积累程度,世俗程度都是极高的。一般情况下,行测考至80分以上,已经是了不起了。因此,这个距离满分只有一分之差的分数,让人惊讶,则是不难理解的。
 
不知道是不是阅卷的人故意如此,有意将此分数爆料。因为,只要让分数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位置,就能漫天过海,不用在网上炒的红火,以至于影响到录取。
 
招录单位爆料同样的干部子女还有5位,他们都是应届毕业的大学生。按照招录单位的标准,他们是不能参加考试的,而且还在报名结束之后才报的名。对这种不合要求的考生,单位人员一句“议议”就可放行,确实够“松”的。不知道广州的官员可否借鉴一下,松一松集体户口的闸门,这样,就可以有很多人可以幸福地拿到结婚证了。
 
这中间的猫腻,自然无需一字一句,大家早已心知肚明。
 
尽管我们一直被教导,或者教导孩子一定要有能力,有能力才能有地位,有好工作。可是现实是那样的残酷,它总是告诉我们,得有背景,得有资格。
 
我在北京工作,一群外地人长聊起北京稳定工作的限制来,户口是最大的问题,如果没有户口,北京土生土长的人应该都去捡破烂了。虽然这话有点损,但这就是中国就业环境的主要问题。
 
谁不想月月有大把的钞票花,不用担心自己的医疗,自己的福利!问题是,谁能获得这样的资源呢?
 
只有像我们这样的“农村”人,才会以能力来自我阿Q地安慰一下彼此。户口、福利我们都想要,但我们没有保障,既无权利同国家公开叫板,也没有权利同老板吆喝。没有保障啊!
 
在中国,没有了资格背景,就得这么猥琐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