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第一季》最原生态的职场书!
国内第一本以电视访谈集结而成的职场攻略
年度最佳职场电视脱口秀
迄今最受大众肯定的快乐求职法则
第一财经和唯众传媒联袂打造
20个高频场景——轻松模拟求职状态
37位体验者真实讲述——告知你上班族的种种辛酸苦辣
重量级嘉宾剖析实质——传授应对突发事件的100个技巧
300万观众翘首企盼——最受大众肯定的快乐求职法则
让刘仪伟、曹启泰、温喜庆、简昉、赵雨润……陪你一起欢乐上班!
上班这点事,让上班变成容易的事
还原真实,把小菜做成大餐
上班不过这点事儿,从替《上班这点事》取名的那一刻起,它的基调就被定下了。当时没想到,从北方语系里借用来的“这点事儿”会在两三年后成为一个沪上挺流行的词儿。
欲速则不达,有时,举重若轻方能泰然以对——这就是“这点事儿”想要表达的意思。《上班这点事》是一盘职场小菜,它未必能教授你所向披靡的办公室宝典,但在这档节目里,你看到的就是自己,是每个人每一天在每间办公室里都可能遇上的大小事体。
因为贴近生活,这档主打轻松牌的职场脱口秀火了,节目开播的第一年,2008年,《上班这点事》就上了中国电视榜年度最佳脱口秀节目的榜单,当时它的播出还仅限于上海地区。还打造出了好几位白领明星。就拿温喜庆来说,现在他有了“喜糖”(温喜庆的粉丝),还有了“喜糖会”,但对从没看过节目的人来说,这个一口东北音还有点小肚子的男人有什么魅力呢?他们可能会想不明白。但假如换个视角,转到都市白领阵营里,那份亲切和认同却往往是油然而生的。
就像一位观众在留言中说的,看了《上班这点事》,才知道原来枯燥的上班也有这么多话题可以拿出来咀嚼。也许除了种种职场规则,《上班这点事》教会人们,更重要的是发现“日常“的乐趣。
上班族的“安睡奶”和“减压舱”
在《上班这点事》里,我们看到太多的怀才不遇、办公室牢骚,他们抱怨自己的工作环境,遭遇的不公平境遇,冒着被老板fire的危险,也要争先报名上节目一吐为快。《上班这点事》用两年半的时间记录着城市里小白领、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他们亲述职场经历,痛诉不平琐事,分享快乐生活。你听到的不是故事改编,而是亲身经历;你看到的不是情景剧演员,而是真实案例的现身说法。在《上班这点事》里,上班族们体会到了“下班我最大”的畅快宣泄。
我们从不正襟危坐地教导你职场的法则与禁忌,我们要与你分享的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如果你能学习从《上班这点事》一夜成名的非著名职场红人温喜庆的自我欺骗精神,每天早晨起来告诉自己,我非常愿意这么早起床,非常愿意这么早去工作,我很享受这份工作。你一定会过得比现在快乐许多。有些事情,假着假着,就真了。套用一句最近流行的网络语言:人生就像牙缸,你可以把它看成“杯具”,也可以看成“洗具”。
“我们的书里有几十位杜拉拉”
将上班做成脱口秀
有一个关于好工作的段子广为流传:“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每天睡到自然醒,薪水领到手抽筋。”流传得越广,版本也就越变越多,以至于有上班族将最后一句变本加厉地改为“别人做事我加薪”。对一个段子的口口相传、添油加醋,这本身就说明上班是一件人人都在做,人人都有的可说的事。可是,纵观电视上的谈话节目,有几个是谈上班、专门做给上班族看的呢?答案是零,“所以我们萌生了做一档职场类脱口秀的想法”,《上班这点事》节目策划、上海唯众影视传播有限公司总裁杨晖如是说。
在节目团队的想法中,上班不应该是一些正经八百的教条,它是由许多零零碎碎的事组合起来的。上班族平时就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如果能让他们一坐到演播室里,就放松下来,聊办公室里的牢骚、怀才不遇的委屈、升职加薪的小得意,那么这档节目就成功了。事实证明,《上班这点事》用两年半的时间记录了城市里小白领、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所有的体验者均为自愿报名,观众看到的不是托,也不是故事新编,而是感同身受的切身体会。
有了内容,还得放些佐料。《上班这点事》接连请到曹启泰、刘仪伟两位主持人坐镇,每期与两位嘉宾、一位体验者笑侃职场。多了主持人的调侃、麻辣嘉宾的毒舌、馒头式的搞怪片段,这锅汤的滋味如何?《上班这点事》推出当年,就意外上了中国电视榜最佳脱口秀节目榜单。许多普通人认为自己的生活一成不变,无聊至极,等到看了《上班这点事》,才发现自己的身边有这么多的事可以拉出来咀嚼,而且越嚼越有味道。想不到的是,许多老板级的人物也爱上了这档节目,毕竟不能光让上班族学会如何应对老板,老板也需要“侦察敌情”,多了解员工的想法。
从节目到书的“跨界演出”
节目一期期地累积,待到产生出书的想法,初衷与当年做节目时是一样的。市面上的职场书林林总总,但多热衷于“厚黑”,既然人生摆脱不了工作,我们为何不快乐地工作?《上班这点事》教会了很多人快乐上班、享受上班,更想联合出版商磨铁图书,将这种能量更广泛地传播出去。
书毕竟不是脱口秀,上班也毕竟不是段子,读者比观众更苛刻,他们除了需要一个释放压力和倾诉内心的减压舱,更亟需一本绝对实用的职场修炼书,新推出的《上班这点事:第一季》对此底气十足,“不敢说是最全面的,但是最权威的”。刘仪伟、曹启泰、孙虹钢、温喜庆、赵雨润、薛莉、简昉、袁岳……仅是一长串的名单就可以吸引一众读者的眼球。就这样,众多名人带着他们的成功经验在纸上完成一场“跨界演出”,嬉笑怒骂地告诉读者,找工作,实力和人脉哪个重要?求职路上到底花费几许?面试,要不要谈薪水?升职加薪的拦路虎在哪里?初到新东家,有必要请客拜码头吗?一场新的职场话语潮流即将被引起。
他们的故事比杜拉拉的更有参考价值
更让《上班这点事》引以为傲的是一班体验者,他们来自市井民间,却表达了最广大上班族的心声和愿望。有些人当时只是初出茅庐的职场菜鸟,如今已成功完成三级跳,跻身职场“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的行列。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的书里有几十位杜拉拉”,都是带着自己经年的智慧和心得以飨读者。
强者必有过人之处,很多体验者都有强烈的个人特点,面对强势的嘉宾毫无惧色,常常以一敌三,上演嘉宾与体验者大论战。正因为这些天雷加地火式的碰撞,才激出了许多精辟到位的观点,让人拍案叫绝,有点到穴位的快感。
事实证明,广大上班族的智慧是无穷的,你也许没有杜拉拉的处世慎密,碰不上友好的同事、大力提携的上司,但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普通人也有出头天,而机会就藏口口相授的细节里。对你来说,这些平常人的大事小事、烦心事、快乐事也许比杜拉拉的更有参考价值。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