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行政审批的精细化管理
主讲: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10年5月13日)
一、行政审批的影响面和影响力:
1、很多行政审批事项都与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
群众利益无小事,行政审批无小事。
2、行政审批与劳动者的体面劳动紧密相关。
(1)胡总书记指出,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2)实施行政审批的行为,是一种带有职权性质的劳动。
(3)公民或组织申请和等待行政审批的过程,是一种带有多种成分投入的劳动。
(4)当实施行政审批过程中有腐败的时候,申请和等待审批的劳动,很可能就包含着不体面劳动的成分。
3、行政审批与人民的幸福感受紧密相关。
(1)温总理指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2)申请和等待行政审批,是需要申请人花费时间和精力的。
(3)申请和等待行政审批的过程,申请人及利益关联人,都是会有不同的幸福感受的。
4、行政审批也与腐败紧密相关。
(1)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指出:
政府系统的腐败行为,集中发生在行政审批、执法监督、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和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中,深层次的原因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制度不完善和行政权力运行不规范。
温家宝总理强调: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2)经济学家吴敬琏谈行政审批。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吴敬琏就开始引入“寻租理论”分析中国转轨期的腐败现象。
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加强审批是抑制腐败的有力手段。事情恰恰相反,增加一道审批就增加了一项新的寻租可能性。
最关键是把行政审批压缩到最低,而且要规范化。
5、优化行政审批的五大好处。
(1)有利于防腐败。
(2)有利于提高效益。
(3)有利于低碳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4)有利于人民生活更有尊严。
(5)有利于劳动者的劳动更加体面。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指南: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创新管理制度,为群众和基层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
2、在2007年两会闭幕后答中外记者问时,温家宝总理就指出:
造成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权力过于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这就需要改革我们的制度。要贯彻我们已经制定的行政许可法,减少审批事项。政府部门掌握了大量的行政资源和审批权力,容易滋生权钱交易、以权谋私、官商勾结的腐败现象。
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减少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加强人民对政府的监督。今后,凡属审批事项,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都要公开、公正和透明。
3、《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
2008年10月17日,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一)山东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二)江苏正在建设行政审批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
(三)吉林省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成效显现。
(四)上海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凸现政府职能回归。
(五)苏州网上“电子眼”动态监督行政审批。
(六)青岛市提出四个结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七)北京:一家承办、转告相关、互联审批、限时完成。
(八)西安:积极推进网上行政审批构建服务型政府。
(九)从“项目最少”迈向“时效最快”。
(十)沈阳行政审批中心开业70天锦旗超百面。
四、借鉴精细管理工程,优化行政审批:
(一)什么是精细管理工程。
1、规范化管理与精细化管理。
2、精细管理工程的概念。
3、《中国贸易报》报道:精细管理工程是企业扭亏为盈的利器。
4、40多家单位借鉴或运用精细管理工程。
5、精细管理工程的精髓。
6、精细管理工程的特征。
7、精细管理工程的内涵。
(二)借鉴精细管理工程,提高执政能力的三大重点和结合点。
1、科学执政。
2、民主执政。
3、依法执政。
(三)借鉴流程再造方法论,优化行政审批流程。
1、什么是流程。
2、流程再造的五项核心工作。
(四)提高和保障执行力。
1、什么是执行力。
2、执行力的组成。
3、如何保障执行力。
(五)行政审批人员要具备“岗位主人翁”的条件。
1、岗位是企业的最小组织细胞,岗位是企业履行和实现社会责任感的一个桥梁,岗位是员工实现和提升个人社会价值的平台。
2、岗位是有限量的,也是有条件的,随着市场和企业的变化,企业的岗位数量和岗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也是会发生变化的。
3、只有具备对应岗位任职资格、条件的人,才有资格和条件进入或充填到对应的岗位中去。
4、按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入或充填到某一个岗位中的员工,必须按照岗位的要求或标准,完成岗位所赋予的各项工作。
5、在岗位上全面履行了岗位职责的员工,按照对应标准得到相应报酬和奖励,个人社会价值得具体体现。
(六)要在行政审批机构的“三定”之上增加“两定”。
1、仅有“三定”是不够的。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指出:宜在国务院各部门的“三定”之上加“二定”。
“三定”: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
“二定”:定文化理念、定法规实施率。
2、增定“文化理念”。
每个制度、每个流程背后,都是有文化理念的。不同文化理念的人,其编制和执行制度、流程的效果是会不同的。
在编的人员如果没有先进、适宜的文化理念的话,岗位工作乃至部门职责就很有可能发挥不到最佳状态。
3、增定“法规实施率”。
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在规范性的实施。
我们不缺制度,缺执行制度的人,缺执行制度的环境和机制。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刘先明,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40多家单位借鉴了其研创的精细管理工程;首创了“签约总经理”的咨询新方式;首创了“岗位主人翁”的新概念,并赋予其科学内涵。200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行业百名功勋人物”;2009年被推荐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或建国60周年创新人物”;曾被评为中国十大企业管理咨询师、中国十大培训师;专长于为企业提供精细管理工程、企业文化、管理创新等咨询、培训服务。E—mail:[email protected],Msn:[email protected];电话:1391082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