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展览现在到2010年超现实主义观后感
本月8日,我有幸被邀请,参观了巴雷托基金会举办的 “国际展览现在到2010年超现实主义”展览(http://internationalexhibition2010.weebly.com/、
http://internationalexhibition2010.weebly.com/int-exh-2010-artists.html );本次展览展出了2010幅世界艺术家的超现实作品。 参与者艺术家:
奥托拉普,奥列格科罗廖夫,丹尼尔Hanequand,哈林吨,尤萨丰金,彼得面包车Oostzanen,宇多田光的平田,帕特里夏面包车吕贝克,院长弗莱 明,Christhopher克莱因,谢尔盖Barkosky,拉金,卡洛斯阿瓜多,桑亚泰恩斯,赫拉尔多戈麦斯,吕商,亚历山德罗布尔加里尼,佩德罗迪 亚斯卡尔特,伊丽莎白潘塔诺,Egill埃布森,屋大维弗洛雷斯库,丹Lydersen,帕维尔祖尔马,克日什托夫Wlodarski(卡 利),Shahla罗莎,声宝凯科宁,米格尔鲁伊瓦尔,乔里佐,卢德米拉,洛伦索图贡萨尔维斯,谢尔盖Tyukanov,Mehriban埃芬迪,卡洛斯 戈迪尼奥,维克多拉热斯,米姆,赫克托皮内达,葛罗米柯森佩尔,斯拉夫科多克克鲁尼奇,亚当斯考特米勒,罗兰Heyder,武区某Huyen介绍,圣地亚 哥里贝罗,基思威格。 费尔南多阿劳霍,卡尔Verelgh,马切伊霍夫曼,纳迪德居尔居奥卢,官乐怡,旧金山尔巴诺米雷克托波Antoniewicz,若昂?杜阿尔特,纳萨雷诺Stanislau,鲁道夫Boelee,马德里加尔阿西亚,伊格纳西奥卡萨诺瓦斯,艾瓦塞萨尔蒂奇的Dijana。
【概念释义】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全力追求的正是这种梦幻效果。他们的美学信条是布雷东在《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所提出的,“不可思议的东西总是美的,一切不可思议的东西都是美的,只有不可思议的东西才是美的。”“美可能使人震惊,也可能不使人震惊。”这样,荒诞不经的梦的世界确乎十分地美——挂在树上的房屋、被残疾了的躯体、美丽背景上的人们等等。那种通过可以识别的变形形象营造出的梦魇般的场景,看起来既精细逼真,又遥远陌生。这种风格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Naturalistic Surrealism),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OrganicSurrealism),追求幻想的、与生命力相关的抽象画面。
超现实主义的基础是信仰超级现实,这种现实即迄今遭到忽视的某些联想的形式。同时也是信仰梦境的无穷威力,和思想能够不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的种种变幻。它趋于最终地摧毁一切其他的精神学结构,并取而代之,以解决人生的主要问题,超现实主义者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
(图片展示代表性的)
1、 《2013.10世界末日》 木板油画
2、Night Ride Home 《晚上回家》
3、 《陌生但又具有明显的境界》 20“× 10”,布面丙烯
4、the life 《生命》 油画(120x85cm)
5 Women hair 《妇女的头发》
6 witchcraft massacre 《 巫术[屠杀]》
7 tatomir_conformity_10 整合 - 《它是一种罪过不被绿色》
8 Parrot and Jester 《鹦鹉和讲笑话的人》
9 ouroboros 《沃洛波罗斯》
10 Maneatinghisown arm 《男子吃他自己的手臂》 丙烯在画布上。 190 × 150厘米
11 Miss Tery 《小姐计算电池》
12 Technicolor Dream 《“Technicolor的梦”》数字绘画
13 AllIam Dies Againnn 《我之所有模具Againnn》
14 《007(邦德与女人)》
15 abendlndischevision IIklein 《西方视野》
16 Bodegón de pescado en crisis 《博代贡代佩斯卡恩危机》 油画 97 x 77厘米。
17 Girl with guitar 《女孩用吉他》
18 ebene_der_koenige 《水平的国王》 布面油画,1982 55 × 90厘米
19 La tentacin de Emerita 《拉滕塔西翁德埃梅里塔》
20 Hazy Morning 《“哈齐莫宁”》
21 Golden Sphynx 《黄金斯芬克斯》
22 Gordicknot 《哥伦布》
23 last night i dreamt that somebody loved me like the last time 《昨晚我梦见有人爱我想最后一次》
24 autumn of kamikaze 《秋天的神风》
25 cocktail.framed 《鸡尾酒》 混合媒体上马索尼特
26 musician 音乐家
27 LIZA Sivila06 莉莎Sivila06
28 PissOff 《激怒!》丙烯在画布上。 200 × 150厘米
29 Li li thsmall 《莉莉丝》 理查德A ·柯克与协作,2010年4月
30 Expansionoflove 《当然pansiono flove》
31 The bird of freedom 《自由鸟》 水彩
32 De ka log 《德家日志》
33 cuckoo 《布谷鸟》
34 Grey_Day_At_The_Factory_II_by_ArtOfTheMystic 《灰色日的工厂》 布面丙烯,安装在马索尼特13“× 19 1 2”1985年
35 Red Dragon 《红色龙》
36 st.sylvan.candles 《圣西尔万》 木板油画
37 SufferingFromCyberFlesh 《肉体遭受网络》
38 TheCityDecaying 《“城市的衰变” 》 混合媒体材料.png
39 Vis?es do Faial - visions of faial V 《联想风景中的法亚尔》
40 Karencia23 《幻想曲》 60 × 65厘米
41 Ricochet 《里科奇特》
42 The City Grated 《“城市磨碎”》
43 last flock 《最后羊群》
44 faun 牧神 生锈的低碳钢,不锈钢,铜,铝和奔腾4处理器。
45 Surreal Mill Fruit 贺岁片米尔水果
46 ta to mir dissa fec ti on 电讯管理局局长米尔迪沙纠错体上
47 the day the fish came out 当天出来的鱼
这些作品使我们了解艺术家们思想一瞥:人性对美好的追求(特别是环保理念的理解),对死亡的思考与恐惧。艺术家们用恰当的技巧强化“想象领域的过敏必并同时排斥一切有意识的思想传达(理性、超味或道德)”,表现出了诗意般的洞察力和出色的阐释才能任何断开平面和重新组事平面的立体主义严肃技巧都逃脱不了他那冷嘲式的智慧。这种智慧隐藏在给予许多作品的神奇标题中。这些形象的不断变换和不稳定性,以及艺术家们笔下那遥远而又近在咫尺的空间特殊性,虽然基调十分明晰清澈,没有使它们变得模糊不清,但的确具有梦境的气氛。并且,这些艺术品是媒体材料的“大集合”;有油画、素描、丙烯、醛基化合物、生锈的低碳钢,不锈钢,铜,铝和奔腾4处理器,Daliesque数字绘画等等。
从本次展览我们看出中西方文化思想、艺术特色的差异:
我国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中和”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考虑温、良、恭、俭、让,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 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这种思想扼杀个性,不允许创造或创新)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谦虚”这 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正因为如此,中西两种文化在对某些单词所带有褒贬色彩上有差异。如:ambition一词,本身具有褒贬两种含义。中国人用其贬义,表示“野心勃勃”,而英美人则取其褒义,表示“雄心壮志”。Aggressive一词,中国人常用来形容某人“挑衅”“好斗”,而美国人则用来形容某人“进取上进,有开拓精神”。
西方绘画艺术概括地讲有两大派:一是写实派或称具象派,认识和把握自然的方式是纯客观的,始终贯穿着以科学精神为基础,画家观察研究自然的方法主要是对景写生。要求对象、光源、环境、视点四固定,即创作时对客观景物的位置、视点只能选择,而绝不能在画面上随便移动,以求严格按照物理、光学原理,科学准确地再现三维空间的客观世界,并把运用和体现透视、解剖、光彩原理的准确程度当作衡量艺术质量的重要尺度。所以,画家的功夫都用在眼睛所能看到的物体和光影上,不允许增加任何个人的意念和想象。
二是抽象派。西方艺术贯走极端,艺术家们在对具象写实感到厌倦以后,从印象派开始,仅在数十年内,有些人就从具象这个极端急剧转到抽象——另一个极端。抽象派与严格地再现客观物象的写实派正好相反,创作方法是使自然物象变形,追求抽象的装饰性和视觉效果,或用光色和几何形态的抽象组合形式表现个人主观的思想体验,甚至是潜意识、下意识,以及种种隐秘的心理。随着夸张变形的创作方法越来越走向极端,有些人甚至干脆丢掉画笔搞起了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某些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所标榜的前卫,实际是远离现实,逆反一切传统文化、道德观念,越来越趋向怪异的自我表现,给正常的艺术欣赏者不理解,也必然难以引起观者的共鸣,无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三超现实主义画派。以线条利落,色彩鲜明,光线柔和的特点,形式上非常醒日。然而,人们发现这个世界里的空间,也许还有时间,已经脱离了它们一向遵守的整齐界线。打破了绘画的视觉逻辑常规,获得了更加出人意料的效果。(克斯?恩斯特(Max Ernst,1891—1976)是德国画家和雕刻家,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生于科隆附近的布鲁尔,卒于法国。他的艺术道路 是靠自学走出来的。凡高、麦克、康定斯基、毕加索、基里柯等人的艺术给了他很大影响。后来,他结识了阿尔普,创建科隆达达派,是重要的达达派画家。 1924年,他在巴黎与其他人合作创建了超现实主义画派。)
中国人含蓄,西方人直接,这是中西方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最大的差异。让我们再把时间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西方的大部分建筑、雕塑、油画等等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很相似地找到艺术家们所喜欢的一个认识客观——人体。在西方建筑雕塑中,人体作为认识客体,被认为是一种美,而一再地被歌颂着,直到今天艺术家们追求的都是一种更加直接的方式去表达人体的美,因此在西方的艺术表现中,他们的艺术风格是更为直接的。人体艺术是近代才传入中国的,至今还是很难被国人接受。当然,这里举人体艺术只是一个例子来证明,中西方艺术特点的差异。中国艺术中讲究一种意境美,它是朦胧的抒情的,往往更多的是在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意识本身,客观事物仅仅是表达的载体,比如诗歌,文字和语言都是载体,而艺术家融入了个人的感情,表现出来了。中国艺术的含蓄特点,我们可以从中国的国画作品中找到证据,有人说国画其实是在写诗,这点我很赞同,它和中国古诗一样讲究一种意境美,它们更侧重于表达作者的意识。
中国古诗词中的一段“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不会溅泪,鸟也不会惊心,不过是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转移到了所认识的客观物体上面,是一种含蓄的表现手法,关乎的是一种意境。而西方艺术则更偏中直接去赞美客观事物,他们更关心美的存在形式,偏重表现认识客体,而不在于表现认识的主体——人的情感因素。
西方伟大画家达*芬奇的惊世作品《蒙娜丽莎》,艺术家本人为了捕捉这样一个瞬间的画面,他花尽心思地寻找,这种寻找无非就是想找到艺术家心灵感性的一个客体,这在他的意识中是已有的一个概念,然而,这在艺术家眼里,它不是自己凭空想象的,它是完全写实的,它是要有一个真实存在的客体作为参照的,而且与所要表现的是完全一致,或者说十分相似,某个程度上讲它是一种超越,超越现实客体的,它通过了艺术家之手客观的表现出来,是直接的,是写实的。我们看到这样的艺术作品时,会觉得这个世界确实是有一个人产生了这么一个美丽的瞬间,而艺术家记录了它。
(英语翻译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敬请原谅!)
本文参考文献:1、《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2、《中西方艺术的差异》、3、《梦幻的世界——超现实主义艺术》、4、《与芙烈达•卡萝有关的派系----超现实主义》
顾绍骅作于2010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