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以能引起兴趣为度
蔡笑晚/文
在家庭的早期教育中必须设计一个适当的工
作量,让孩子既不轻松、也不太难,以能引
起兴趣为度,而且必须总能让他完成为止,
这样才能得到最好的训练效果。
即使是几个月大的孩子,也能估量自己的能
力,总是很高兴地去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工
作,而对过于困难的工作不感兴趣,这是教
育学上的重大启示。
早教的原则一旦确立之后,就必须考虑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我们当时只认为早期训练对婴儿的智力、体能开发和习惯、性格培养有促进作用,但是并没有一套现成的操作方案可供参考。所以实际操作方法都是根据我们自己的医学知识在育儿的过程中逐步摸索出来的。我们认为缺乏大量系统数据的情况下,究竟哪一种操作方法更有利于婴幼儿的早期智力、体能开发是无法确定的。这就象武林中的派别一样,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只要持之以恒,都能训练出高手,半途而废则一事无成。所以,我们当时的一项最重要决定是: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早期训练。决不轻易听信别人的传言,朝三暮四地改变育儿方法。我们坚定地相信,在育儿的领域里不存在多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问题。恰巧相反,多听则乱,越听越糊涂。在没有严格科学根据的情况下,一套大家都满意的方法,必然培养出一个四平八稳的平凡的孩子,不可能培养出类拔萃的优秀天才。
我母亲是位正规助产士,毕生从事妇产科工作,具备很高的婴幼儿抚养知识,加上她本人亲自生养过十个孩子,因此在育儿经验方面也堪称无敌高手。我们就以母亲的育儿方法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加入我们自己的“早”的原则,和“恒”的方法。
很多朋友都问到孩子按月龄和年龄排列的早教的时间表,也就是孩子不同月龄段和不同年龄段该进行什么样的早期训练措施。显然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每个孩子遗传基因的不同必然造成个体不同程度的差异,而且有可能是很大的差异,即使我们同一家庭中不同孩子也各不相同。所以,原则上来说不存在一个统一的适合所有孩子的教育时间表,我现在按我们自己的实践经验,把天文的教育和训练时间表记录于下,对天下的父母特别是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来说,可能有参考价值,但是不能肓目照搬,必须按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作出适当的安排(提前或延晚)。
1. 呼叫和抓握训练:
有早教专家说:孩子的早教如果在第三天开始,那未已经是晚了两天。我们很庆幸自己在孩子出生的当天就进行了“早教”,其实在当时我们并没有早教的理论知识,所谓的“教”只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和好奇,拿孩子玩玩而己,但在这“玩玩”过程中已经进行了“教”。
因为我们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已经将孩子取名为“孟子”,所以我们在第一天就对着他喊“孟子”、“宝贝”,虽然没有任何反应,但我们还是坚持着,大约一个多星期之后就对我们呼喚声有反应,偶而会张开眼睛看我们,这也许跟我们的坚持有关系。另外我们在第一天就用手去拉他的手,发现他会抓住我的手,我用手指轻触他的手掌,他就会立刻抓握我的手指,于是们就用手指给他作于最初的交流,哭的时候把手指给他握着居然不哭了。
2. “专注力”的训练
两个星期左右开始有关注力,也就是说,对我们的声音和形象开
始关注,于是我就从这方面去培养他,即开始关注力的培养。并用琴声和笛子的声音去引起他的关注。天文出生不到一个月,就能注视着我们,而且不久就能随着我们从摇篮左边转到右边,然后又人右边转到左边,眼睛总是盯着我们不放。后来,我们一直不断地用这种方法训练他,有时候用色彩比较明显或带声音的玩具作为注视对象,培养他的注视能力。我们发现这种“注视”训练可以培养婴儿的注意力。我们逐步延长“注视”的时间,从一分钟到二分钟,再延长到五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开始进行训练时,当出现一个较强的外界信号(例如响亮的声音),他就会停止“注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逐渐会养成专注的习惯,即使有外界信号刺激,仍能保持高度专注。这种“专注”习惯的培养,对后来注意力集中可能有很大的好处。天文长大以后,读书学习和处事都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即使在街头,路边人声鼎沸的地方学习都能专心致志、从不分心。这与婴幼儿阶段的“注视”训练不无关系。
3. “胆略”的训练
天文满月之后,我们就经常用双手给他高举向上。每次举高的时候,他都有一种特殊的“惊恐”表情。后来慢慢习惯了,由“惊恐”转变为微笑。再后来,每高举一次都发出快乐的笑声。等到他能表达意思时,总是要求我们给他高举,举了一次要再来一次。这种高举训练一直坚持到三周岁以后,这对培养他的运动胆略可能有很大的好处。
4. 适暗训练适吵训练
二个月大开始。所谓适暗训练就是突然把他抱到暗室里,训练他的胆略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适吵训练则是让他在吵的环境里睡觉,这对他以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天文长大后适应能力很强,读过十一所学校,他都能很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可以肯定地说与早期开始的这些训练不无关系
5. 三个月大学玩水
我们的另一项重要训练是洗澡和玩水。不管事情多忙,坚持每天给他洗澡,并且让他玩水玩个够。天文出生三个多月,天气就很热了,我们就让他在室外洗澡。先是把他坐在一脸盘里,两手握撑着脸盘的沿边,居然坐得端端正正的。他一见水就高兴得不得了,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是一坐进水里,就会发出一种特有的叫声,加上欢笑声,实在可爱极了。高兴的时候,他会用两手撑扶着脸盆,整个身体上下浮动。八月份的时候,他就能坐在大浴盆里,自己玩水了。我们用自来水龙头接上软管向他喷水,他就会发出尖叫声,并且会用手向我们泼水。每次洗澡之后,都是一次长时间的睡觉,而且睡得特别香。
后来,我们一直用洗澡、玩水来训练孩子,春夏秋冬坚持不断。这方法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卫生习惯,而且对孩子的整个身心发育都有很大的好处。天文从小到大,没有生过病,更没有打过针,甚至边感冒也没有,冬天的衣服也穿得很少,这可能与坚持洗澡玩水和洗澡后睡大觉的习惯有关。
6. 味觉训练
四个月前基本上都只吃人奶,四个月开始给他吃一点其他饮料、尝各和各样的味道,用筷子点酱油、醋、酒等给他尝,我还记得第一次给他尝杨梅酒的时候他还作出特殊的表情,后来再给他尝的时候慢慢地适应了,甚至会笑着要再吃,有一次竟吃了一个酒浸的杨梅。通过各和味道的尝试,孩子对吃的东西开始有选择性,变得聪明起来了,说明孩子味觉的剌激,也是一种大脑功能的开发。另外味觉训练使孩子长大之后有很强的品味能力和很好的食欲。
7. “爬行”训练
我们家乡有一句关于孩子成长的谚语:七坐、八爬、九出牙。天文四个月大的时候,正好是夏天,我们让他睡在楼板上,有一次俯卧睡虑,醒来的时候,我们发现他移动了很大一段距离,我们才知道他会爬了。于是,我们开始对他进行爬行训练。先让他俯卧在地上,让他两只手撑着,在他的前面放一些他喜欢的东西,他就会俯卧式地爬过来,到五个月大时就爬得很快,并逐渐从俯卧式爬行过渡到坐式爬行。
在爬行训练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的经验是:为了使他爬得有兴趣,要在他的面前放一个他最喜欢的玩具(绝色的小皮球),他看到小皮球就会迫不及待地爬过来。但是小皮球不能放得太远,要放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等到他快要拿到的时候,再向前移动一段适当距离。这样经过几次,他都能坚持爬过来,很快就能从前门爬到后门,总共十二米长度,一下子就能爬完,最后我们让他取到小皮球,他会因为胜利而高兴得笑起来。如果,一开始就把小皮球放得太远,他就不感兴趣,懒得去取。这说明,即使是几个月的孩子,也能估量自己的能力,很高兴地去完成自己能够完成的工作;面对过于困难的工作不感兴趣。这对我们很有启动发,在家庭的早期教育中必须设计一个适当的工作量,让孩子既不轻松、也不太难,以能引起兴趣为度,而且必须总能让他完成为止,这样才能得到最好的训练效果。
8. 从独自站立、牵手行走到独立行走
由于爬行训练得法,天文的四肢得到强有力的锻练,而且全身肌肉也发育得较好,不到五个月就能独坐,八个月就能独自站立,并可牵手行走。从牵手行走到独立行走,需要一个特别的训练。我们先让他独自站立着,然后在他前方拍手,叫他过来,他先是害怕,不敢过来。必须离他很近,太约一、二步,再用他喜欢的玩具吸引他,他才会扑过来。我们就抱着他,他高兴得哭了。跨出这第一步很重要,几次训练下来,胆子大了,脚步也比较稳定了。我们就在三、四步远的地方向他拍手,成功之后再在前方更远的地方拍手。每次成功之后都给他鼓励,把他向上高高地举起,我们无法忘记天文当年学步时的快乐情景,跨出人生第一步时的欢笑声至今记忆犹新。
尝到了胜利的欢乐之后,胆子越来越大,不久(十个月大的时候)就会独立行走了。有一次,小湘在离家一百多米远的塘河边洗衣服,我在家看门诊,一不留意,他竟一个人从家里走出来,一边哭着喊妈妈的名字,一边走,竟在塘河边找到了妈妈,小湘在惊恐之余立即抱起他,他非但不哭了,而且还大笑起来,似乎在庆祝自已的胜利。
9. 带路训练:
天文会走路之后,我们就开始训练他独立带路的能力每次出门,不管是拜访亲友还是外出散步,总是让孩子走在前头,为我们带路。开始时,每到三岔路口,他总会回头等待我们的指示,几次以后,他就能大胆地独立前进了,有时候还会故意跑得很快,让我们跟不上,然后站在前头等我们,表现出一种胜利的自豪。记得他二岁那年春节,到外婆家拜年,我们从莘塍步行到圹下新渎,要走二十多里路,他一个人一直走在前头,而且跑得很快,离我们很远的地方坐下来,等我们快要接近他的时候,他一句话不说又很快地往前跑,就这样一直走到外婆家,因为是他先到,他就以胜利者自居,站在外婆家的门口,向我们招手致意。
带路能力的训练,让孩子从小学会了独立走人生的路,并大大地培养了孩子的自信。
10. 独立能力训练
孩子出生之后似乎有一种亲近母体的本能,除非睡着,醒的时候如果发现母亲不在身旁,就会哭。也就是说孩子没有独立自处的能力。我们从孩子出生开始,就设法让孩子学会独处的能力。当孩子醒来哭的时候,就走到摇篮边轻轻地拍他几项,并对着他说话:“孟子乖、宝贝乖”。直到他不哭了就停止说话,但不离开,过一会他又哭了,就再轻轻地拍他几项,再对着他说话:“孟子乖、宝贝乖”。直到他不哭了就停止说话,还是不离开。这样反复多次,他就醒着也不哭了。能独处较长的时间。
到他会说话的时候,我们就有意识地让他一个人坐在房间的地板上,自己独立地玩玩具,玩厌了他就会呼喊,要我们过去,如果我们不过去,他就会哭,如果能及时过去陪他,他就会很开心。一岁多的时候,我们就增加他独处的时间,二岁多的时候他开始会玩积木之类的玩具,独处的时间更长了。三岁有了弟弟之后,他会陪着弟弟玩很长时间。独处能力的培养为他以后的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础,使得他十岁时就能够一个人独自从平阳到莘塍步行加乘船走四十多里陆路加水路。
现在很多孩子都很依赖父母,不能独处,不能独立行动,这是从小缺乏这方面的训练之故。这将会对他以后的人生发展有很大的坏影响。
11. 语言、识字和数学思维的培养
12. 行为习惯的培养
关于语言和数学思维及行为习惯的早期培养,下面我们将作专门介绍,这里就不说了。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