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仍在继续,有些问题可以说得更透些。
首先,看两件事情:
1、09年1月1日,中国移动宣布对GPRS套餐资费下调,对自由流量的资费由0.03元/KB降为0.01元/KB;12月1日又对超过套餐的流量收费由0.01元/KB降为0.001元/KB;与去年年初相比,GPRS业务的总流量已经增长了超过300%,移动互联网上的各类内容服务呈井喷之势,从这个意义上不能否定运营商对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推动作用。
2、S市在年初的市场拓展策略中,推出了新入网用户送**M流量的承诺,结果不到2个月净增通话用户数60万,净增数据用户数61万,当地数据业务的收入由9.63%提升至12.07%,但当地的数据流量增长了200%,无线利用率由71%迅速提升至90%以上,导致语音用户感知下降明显。收入的增长效益赶不上流量的增长带来的负面作用,相关策略不得不紧急叫停。
说上面两件事情,为了说明两个目的:运营商绝没有忽视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市场需求,但一味满足市场需求而不顾自身网络承受能力,只会适得其反。
其次,瓶颈到底在哪里(普及用,网优专家可略去不看,也可拍砖指正)?
1、“移动”的特殊性要求用户的所有业务请求必须经过空中接口,在空中接口除了带宽问题外,更重要的公共信令信道的稀缺。一些典型的业务如移动QQ,虽然流量不大,但与服务器不断的握手机制、用户状态更新占用了大量RACH资源,甚至影响到了语音用户的正常使用。
2、那为什么不扩容啊、分裂、复用啊。扩容相对简单,但硬件总有慢配的时候?核心区域的主覆盖区有80%以上的设备已经满配了。另外,分裂和复用的范围总是有限的,用多了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干扰问题,得不偿失。
再此,运营商已经做了哪些努力?
1、 网络能扩必然会扩。比如网络侧PCU扩容,无线侧拆闲补忙、D网扩容、室分建设、增补站点等等。
2、 跟踪新技术,积极试点。比如说CS寻呼优先技术、多CCCH信道技术、AMR提升半速率用户感知等。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
1、不知道数据业务对传统业务的替代趋势,运营商就是井底之蛙;盲目满足用户需求,肆意承诺,那是自掘坟墓;根据业务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兼顾用户感知和自身健康发展,才是生存之道。
2、要自由、要民主、要发展,但更需要生存。运营商和用户要有同理心,否则欲速则不达。脱离实际的高度是空谈,紧扣细节的排斥不大度,通过大家的智慧和努力找到双方的结合点,善莫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