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欧元区的赤壁之战作者:JackChenYl
昨天刚创纪录地用一天时间写出来一篇研究论文,把其中的内容提炼一下,权当一篇博文拿来充数献丑。
故事的楔子就是最近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去年10月20号,大家可以说是突然意识到希腊每年的财务赤字达到了GDP的12.5%,而其公共债务总额则更达到了GDP的111.5%。于是希腊能否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则成了最大的疑问——希腊能否像美国一样把债务一直滚下去呢?而由希腊大家又看到了另外三个南欧国家的类似处境——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统称为PIGS,即黑猪四国。当然,其中的I也有一说是爱尔兰,或者也有叫PIIGS或者GIPSI——黑猪五国的。总之,我们看到的是另外这几个国家也面临着持续赤字和高额债务的问题,使投资者对其偿付能力以及融资能力产生了极大的疑虑。而我这篇论文的观点就是说这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就像几年前的房地产抵押次级债券危机一样愈演愈烈,而最后被这把火烧掉的将会是欧洲经济货币联盟。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EMU,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的理论根源是罗伯特.蒙代尔在1961年《美国经济评论》第51期上刊登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在这篇论文中,蒙代尔提出了一个最优货币区的概念,也就是说,几个国家或地区采取统一货币或在互相之间固定汇率,由此构成一个所谓的“最优货币区”。最优货币区的构成理应是由几个具备劳动力的高流动性和经济上的稳定性及相似性的国家和地区组成的,由此通过货币统一化达成内部经济均衡。同时,这个最优货币区作为一个整体则对外保持浮动汇率,由此达成外部的均衡。而最优货币区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减去了货币区内的货币兑换成本,同时促进内部的贸易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在蒙代尔的理论中最优货币区不一定是国际性质的,而也可以使地区性质的,比如他认为美国就应当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最优货币区,因为东部和西部的内部经济同质性要比互相之间要高得多。
而欧元以及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就是蒙代尔理论的第一个大规模的国际实验。自从1972年最早提出设想到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设定路线图,到1999年开始正式启动欧元兑换程序,最后到2002年正式完成兑换,欧元整整经历了30年的时间才成为现实。(其中,申根系统的设立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而从很多角度来看,欧元也的确是很成功的。首先是兑汇成本的消除,然后则是进一步的贸易增长。根据研究,采用欧元后,欧元区内部的贸易量增长了9-14%,而欧元区内部的旅游业也增长了6.5%左右。可以说,申根系统和欧元区的设立让欧盟大部分成员国内部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劳动力与资本流动性,为欧盟内部的经济活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欧元的实施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一就是其对商品价格的扭曲。由于欧元区内部所有国家都采取统一货币,因此大部分商品在欧元区内的价格都必然趋于一个统一的均衡价格——因为一旦不同国家价格出现差异就必然会出现投机套利现象,并由此通过供需将价格重新带回平衡。然而,欧元区内部的各个国家依然在经济发展程度上有着不小的差异,一个统一的均衡价格必然会对不同国家带来不同的通货影响。这点在欧洲的汽车市场上尤其明显。第二,在由本国货币向欧元转变的区间内,许多商家利用转换货币单位的机会趁机溢价,伤害了许多消费者的利益。研究也发现,虽然向欧元转变并未造成整体的通货膨胀,但是在许多低端产品方面的确出现了不合理的溢价现象。
而另外一个问题,也是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则是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对货币政策的垄断。随着欧元系统的建立,欧盟还建立了欧洲中央银行(ECB, European Central Bank)。而欧洲中央银行的首要特点就是其所拥有的“独家在欧元区内发行货币的权力”。由此,欧洲中央银行剥夺了所有成员国利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能力。而欧洲央行在这次主权债务危机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为一方面过去统一的低汇率政策创造了黑猪国家的经济泡沫,一方面又限制了其使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能力,使其在危机中只得用财政手段刺激经济,积累了大额债务。而现在,黑猪国家甚至连靠货币贬值或债务货币化的选择都没有了,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影响到欧元。
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源应该说并不在于欧元系统本身,而可以追溯到整个欧洲经济整合的概念上。事实证明,强行将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捆绑在一起是可以造成灾难性后果的。比如说东西两德统一,本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但是直到今天德国还在为此付出代价。1980年1990年德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是2.2%,而到了90-95年则掉到了1.9%。如果说这0.3%其实没什么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看看更具体的现象。直至今日,前东德地区的失业率仍旧是前西德地区的两倍,而东部12%的人口都在过去的20年间迁徙到了西部,以期寻求更好的工作。当时两德统一时西德出于政治考虑采取1:1-2:1的汇率将东德马克兑换为德国马克,不仅对西德造成了经济冲击,更在东德引发了通货膨胀。即使在向东部投入了上千亿美元之后,德国至今仍然没有起色。每年德国因为统一所付出的经济“利息”打到GDP的4%所以,严重拖后了其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也无怪乎无数德国人,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的,都开始感到有些后悔了。
事实上,东西德之间的相似度还是比较高的,而欧盟之所以没有出现这样大的危机有一部分还是要归功于其三年期的欧元转换期,而不像两德统一一样一下子就融合了。但是欧盟的状况其实也没有好那么多。1980年到1990年欧盟15国的平均增长率是2.4%,而铁幕倒塌,东欧各国开始和西欧之间建立经济联系后一下子这个数字就掉到了1.6%。95-00年增长率又恢复到了2.7%的水平,但是随着欧元的出现,01-04的平均增长率则又掉到了1.5%。当然,这里面还牵扯到大环境的问题,但是这一系列数字还是比较能说明问题的。欧洲经济整合一方面在发展不均等的各个国家之间建立了一个对大家都不好的平均标杆,一方面通过对货币政策的垄断又严重限制了各国保护自己经济的能力。
这让我想起了赤壁之战的故事。当年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入江南,驾驭着荆州水军的上千艘战舰溯长江而下,好不威风。但是由于其北方甲士不谙水性,疾病纷生,丞相则心生妙计,用铁索连环将战船绑在了一起,顿时无人再晕船。然而,也正是铁索连环葬送了曹军——当黄盖的艨艟斗舰火攻曹舰时,大火一下子把整个舰队烧了个遍。
而这就是欧元区目前面临的问题,这种经济一体性在平稳的时候可以保证风平浪静稳步前行,但是危机一旦来临就必将烈火燎原。自从希腊债务危机曝光后,欧元就一直持续下跌,但是其实希腊的GDP只占欧盟总GDP的2.7%左右,那为什么影响会这么大呢?原因就是大家其实处境都一样。根据美洲银行的一份2010年预计数据显示,欧盟12个主要国家的总赤字达到了其总GDP的7.1%,而债务/GDP比则达到了88.4%。光是2010年一年,整个欧元区就需要为1.6万亿欧元的财政赤字融资。所以欧盟一直不愿意向希腊伸出援手——据他们说根据现有框架,欧盟没有办法直接支援任何一个成员国。同时,欧盟又不愿意让希腊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的帮助,因为国际货币基金也帮不了希腊——他们肯定要让希腊采取这个那个财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还好说,货币政策希腊就没办法了,除非让欧洲央行对全欧元区采取同样的货币政策。
对于是否拯救希腊这件事,欧盟一直反反复复持很暧昧的态度,但是其实救不救结果都是差不多的。不救的话,希腊破产或违约基本上是迟早的事,那接下来其他的黑猪国家也要完蛋(意大利的债务/GDP比已经达到120%了),接着这把火就烧遍整个曹营了。救的话呢,确实可以避免爆炸,但是问题是会造成严重的道德风险,同时没办法向那些正在排队进入欧元区的国家交代——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对他们的要求是将财政赤字保持在其GDP的3%以下,而债务则保持在60%以下,可是现有的成员国已经没有一个还满足这个要求了,假如自己搞的濒临破产还能被贝尔奥特的话那他们凭什么还要遵守这样的规则呢?再说了,希腊他们可以救,那么要是西班牙和意大利垮了呢?他们怎么救?
或者就是第三种选择,让希腊推出欧元区,但是这也是很不切实际的。首先,欧盟现有的框架是基本不可能直接把希腊踢出去的。希腊自己要退出的话,还必须连欧盟一并退出,这就更不切实际了。再说,就算是真的退出去了,那么这又开了先例,为欧元系统建立了一个退出机制,那接下来早晚大家都要走,最后要么直接废除欧元系统,要么变成煤钢联合体六个创始国家的小欧元区。
不过估计最后希腊还是要被贝尔奥特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整个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内在的缺陷,使其不太可能长久地持续下去。一方面这种经济平均主义的货币机制为各个国家带来了经济负担,同时统一垄断的货币政策又是各国缺乏应对经济波动的灵活手段。虽然欧元带来了贸易等方面的诸多便利,但是这个体制本身是僵化的,因此在长期会造成更多的经济风险。欧洲既罗马帝国之后再一次建立欧洲共同社会的梦想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破灭,而随着这场主权债务危机从爱琴海波及整个欧洲,欧盟的蓝色舰队也正面临着自己的赤壁之战。
因为是很短时间内赶出来的,所以大家随便看看就好。
昨天晚上刚交上去几个小时就在新闻里看到希腊说他们不需要外部援助也可以度过危机,并且还获得了美国及欧盟的支持。但是我还是坚持认为,这只是为了阻止目前欧元及大市下滑趋势而打的信心的强心剂。希腊以及其他黑猪国家的高额债务和赤字是摆在那里的,他们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还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尤其这些黑猪国家又处在这样一个僵化的货币体系内,无法像美国或日本这些其他的高债务国家一样应对债务问题。希腊这样一个经济小国还好说一点,但是接下来的西班牙和意大利呢?
PS:因为是简单叙述一下,所以标注就不放在这了,有兴趣要我的资料来源的话可以直接管我要
故事的楔子就是最近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去年10月20号,大家可以说是突然意识到希腊每年的财务赤字达到了GDP的12.5%,而其公共债务总额则更达到了GDP的111.5%。于是希腊能否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则成了最大的疑问——希腊能否像美国一样把债务一直滚下去呢?而由希腊大家又看到了另外三个南欧国家的类似处境——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统称为PIGS,即黑猪四国。当然,其中的I也有一说是爱尔兰,或者也有叫PIIGS或者GIPSI——黑猪五国的。总之,我们看到的是另外这几个国家也面临着持续赤字和高额债务的问题,使投资者对其偿付能力以及融资能力产生了极大的疑虑。而我这篇论文的观点就是说这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就像几年前的房地产抵押次级债券危机一样愈演愈烈,而最后被这把火烧掉的将会是欧洲经济货币联盟。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EMU,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的理论根源是罗伯特.蒙代尔在1961年《美国经济评论》第51期上刊登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在这篇论文中,蒙代尔提出了一个最优货币区的概念,也就是说,几个国家或地区采取统一货币或在互相之间固定汇率,由此构成一个所谓的“最优货币区”。最优货币区的构成理应是由几个具备劳动力的高流动性和经济上的稳定性及相似性的国家和地区组成的,由此通过货币统一化达成内部经济均衡。同时,这个最优货币区作为一个整体则对外保持浮动汇率,由此达成外部的均衡。而最优货币区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减去了货币区内的货币兑换成本,同时促进内部的贸易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在蒙代尔的理论中最优货币区不一定是国际性质的,而也可以使地区性质的,比如他认为美国就应当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最优货币区,因为东部和西部的内部经济同质性要比互相之间要高得多。
而欧元以及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就是蒙代尔理论的第一个大规模的国际实验。自从1972年最早提出设想到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设定路线图,到1999年开始正式启动欧元兑换程序,最后到2002年正式完成兑换,欧元整整经历了30年的时间才成为现实。(其中,申根系统的设立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而从很多角度来看,欧元也的确是很成功的。首先是兑汇成本的消除,然后则是进一步的贸易增长。根据研究,采用欧元后,欧元区内部的贸易量增长了9-14%,而欧元区内部的旅游业也增长了6.5%左右。可以说,申根系统和欧元区的设立让欧盟大部分成员国内部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劳动力与资本流动性,为欧盟内部的经济活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欧元的实施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一就是其对商品价格的扭曲。由于欧元区内部所有国家都采取统一货币,因此大部分商品在欧元区内的价格都必然趋于一个统一的均衡价格——因为一旦不同国家价格出现差异就必然会出现投机套利现象,并由此通过供需将价格重新带回平衡。然而,欧元区内部的各个国家依然在经济发展程度上有着不小的差异,一个统一的均衡价格必然会对不同国家带来不同的通货影响。这点在欧洲的汽车市场上尤其明显。第二,在由本国货币向欧元转变的区间内,许多商家利用转换货币单位的机会趁机溢价,伤害了许多消费者的利益。研究也发现,虽然向欧元转变并未造成整体的通货膨胀,但是在许多低端产品方面的确出现了不合理的溢价现象。
而另外一个问题,也是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则是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对货币政策的垄断。随着欧元系统的建立,欧盟还建立了欧洲中央银行(ECB, European Central Bank)。而欧洲中央银行的首要特点就是其所拥有的“独家在欧元区内发行货币的权力”。由此,欧洲中央银行剥夺了所有成员国利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能力。而欧洲央行在这次主权债务危机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为一方面过去统一的低汇率政策创造了黑猪国家的经济泡沫,一方面又限制了其使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能力,使其在危机中只得用财政手段刺激经济,积累了大额债务。而现在,黑猪国家甚至连靠货币贬值或债务货币化的选择都没有了,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影响到欧元。
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源应该说并不在于欧元系统本身,而可以追溯到整个欧洲经济整合的概念上。事实证明,强行将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捆绑在一起是可以造成灾难性后果的。比如说东西两德统一,本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但是直到今天德国还在为此付出代价。1980年1990年德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是2.2%,而到了90-95年则掉到了1.9%。如果说这0.3%其实没什么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看看更具体的现象。直至今日,前东德地区的失业率仍旧是前西德地区的两倍,而东部12%的人口都在过去的20年间迁徙到了西部,以期寻求更好的工作。当时两德统一时西德出于政治考虑采取1:1-2:1的汇率将东德马克兑换为德国马克,不仅对西德造成了经济冲击,更在东德引发了通货膨胀。即使在向东部投入了上千亿美元之后,德国至今仍然没有起色。每年德国因为统一所付出的经济“利息”打到GDP的4%所以,严重拖后了其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也无怪乎无数德国人,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的,都开始感到有些后悔了。
事实上,东西德之间的相似度还是比较高的,而欧盟之所以没有出现这样大的危机有一部分还是要归功于其三年期的欧元转换期,而不像两德统一一样一下子就融合了。但是欧盟的状况其实也没有好那么多。1980年到1990年欧盟15国的平均增长率是2.4%,而铁幕倒塌,东欧各国开始和西欧之间建立经济联系后一下子这个数字就掉到了1.6%。95-00年增长率又恢复到了2.7%的水平,但是随着欧元的出现,01-04的平均增长率则又掉到了1.5%。当然,这里面还牵扯到大环境的问题,但是这一系列数字还是比较能说明问题的。欧洲经济整合一方面在发展不均等的各个国家之间建立了一个对大家都不好的平均标杆,一方面通过对货币政策的垄断又严重限制了各国保护自己经济的能力。
这让我想起了赤壁之战的故事。当年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入江南,驾驭着荆州水军的上千艘战舰溯长江而下,好不威风。但是由于其北方甲士不谙水性,疾病纷生,丞相则心生妙计,用铁索连环将战船绑在了一起,顿时无人再晕船。然而,也正是铁索连环葬送了曹军——当黄盖的艨艟斗舰火攻曹舰时,大火一下子把整个舰队烧了个遍。
而这就是欧元区目前面临的问题,这种经济一体性在平稳的时候可以保证风平浪静稳步前行,但是危机一旦来临就必将烈火燎原。自从希腊债务危机曝光后,欧元就一直持续下跌,但是其实希腊的GDP只占欧盟总GDP的2.7%左右,那为什么影响会这么大呢?原因就是大家其实处境都一样。根据美洲银行的一份2010年预计数据显示,欧盟12个主要国家的总赤字达到了其总GDP的7.1%,而债务/GDP比则达到了88.4%。光是2010年一年,整个欧元区就需要为1.6万亿欧元的财政赤字融资。所以欧盟一直不愿意向希腊伸出援手——据他们说根据现有框架,欧盟没有办法直接支援任何一个成员国。同时,欧盟又不愿意让希腊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的帮助,因为国际货币基金也帮不了希腊——他们肯定要让希腊采取这个那个财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还好说,货币政策希腊就没办法了,除非让欧洲央行对全欧元区采取同样的货币政策。
对于是否拯救希腊这件事,欧盟一直反反复复持很暧昧的态度,但是其实救不救结果都是差不多的。不救的话,希腊破产或违约基本上是迟早的事,那接下来其他的黑猪国家也要完蛋(意大利的债务/GDP比已经达到120%了),接着这把火就烧遍整个曹营了。救的话呢,确实可以避免爆炸,但是问题是会造成严重的道德风险,同时没办法向那些正在排队进入欧元区的国家交代——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对他们的要求是将财政赤字保持在其GDP的3%以下,而债务则保持在60%以下,可是现有的成员国已经没有一个还满足这个要求了,假如自己搞的濒临破产还能被贝尔奥特的话那他们凭什么还要遵守这样的规则呢?再说了,希腊他们可以救,那么要是西班牙和意大利垮了呢?他们怎么救?
或者就是第三种选择,让希腊推出欧元区,但是这也是很不切实际的。首先,欧盟现有的框架是基本不可能直接把希腊踢出去的。希腊自己要退出的话,还必须连欧盟一并退出,这就更不切实际了。再说,就算是真的退出去了,那么这又开了先例,为欧元系统建立了一个退出机制,那接下来早晚大家都要走,最后要么直接废除欧元系统,要么变成煤钢联合体六个创始国家的小欧元区。
不过估计最后希腊还是要被贝尔奥特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整个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内在的缺陷,使其不太可能长久地持续下去。一方面这种经济平均主义的货币机制为各个国家带来了经济负担,同时统一垄断的货币政策又是各国缺乏应对经济波动的灵活手段。虽然欧元带来了贸易等方面的诸多便利,但是这个体制本身是僵化的,因此在长期会造成更多的经济风险。欧洲既罗马帝国之后再一次建立欧洲共同社会的梦想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破灭,而随着这场主权债务危机从爱琴海波及整个欧洲,欧盟的蓝色舰队也正面临着自己的赤壁之战。
因为是很短时间内赶出来的,所以大家随便看看就好。
昨天晚上刚交上去几个小时就在新闻里看到希腊说他们不需要外部援助也可以度过危机,并且还获得了美国及欧盟的支持。但是我还是坚持认为,这只是为了阻止目前欧元及大市下滑趋势而打的信心的强心剂。希腊以及其他黑猪国家的高额债务和赤字是摆在那里的,他们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还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尤其这些黑猪国家又处在这样一个僵化的货币体系内,无法像美国或日本这些其他的高债务国家一样应对债务问题。希腊这样一个经济小国还好说一点,但是接下来的西班牙和意大利呢?
PS:因为是简单叙述一下,所以标注就不放在这了,有兴趣要我的资料来源的话可以直接管我要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