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美汇率之争主要表现为人民币的合理汇率水平之争
美国认为:人民币汇率存在严重低估。2003年认为人民币低估了25-30%。2005年7月——2008年6月,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升值了21%。但现在美国认为还低估了40-50%。
我国的政府部门和政府的研究机构(除社科院世经所)以及政府背景的学者大多数认为人民币不存在低估问题。
在我国近几年的学术研究成果中,有的认为低估、有的认为基本处在均衡水平、有的认为高估,但认为人民币低估的偏多,但低估幅度是多少则争议较大。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目前还不存在普遍接受的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
二、是否存在合理的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
关于什么是均衡汇率,在理论上就不存在一致的概念。有基本要素均衡汇率理论(FEER)、行为均衡汇率理论(BEER)、自然均衡汇率理论(NATREX)、国际收支均衡汇率、均衡实际汇率。
三、人民币汇率之争的实质就是利益之争
汇率问题就上升到了政治问题。人民币汇率之争就成为了政治博弈。人民币汇率就成为政治博弈工具。人民币汇率学术研讨与当前中美汇率之争就毫无关系。只是对人民币是否升值的态度对政治博弈有意义。政治博弈结束,汇率之争也就不了了之。
四、由于人民币汇率之争的实质就是利益之争,所以站在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或前提假设)就会有不同的结论
1. 站在广东的立场——人民币不能升值。人民币升值对广东损害最大,因为广东贸易依存度高、出口利润低、出口企业汇率风险转移能力低、加工贸易的风险无法转移等。(2007年中央对加工贸易态度分析)。
2. 站在全国的角度——人民币可以小幅、缓慢升值。其好处有:缓解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促进产业转移(由沿海转向内地),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出口附加值),促进科技创新(由外在压力变为内在动力),促进非贸易部门的发展(出口部门的投资收益率下降,投资转向非贸易部门),促进消费需求的增加,降低对资源和能源消耗的压力。
3. 站在美国的角度——人民币应该大幅升值。人民币的升值可以带来东亚货币的普遍的升值,或美国能够容易逼迫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达到调整美国的贸易逆差,改变美国的消费方式,调整国际收支不平衡,缓解政府债务压力。
4. 站在全球的角度——经济发展快的国家相对升值,有利于降低资本收益率、提高劳动收益率。(资本——劳动贸易利得分配模型)
中美汇率争端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