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矿难


今天有空闲坐下来了,突然发现,在最近的媒体和互联网上始终处于醒目位置的山西王家岭矿难,原来离我的生活那么远,离我的心,也很远。作为普通一人,在事情发生十天后,在已经确认有近10名矿工遇难并近三十人仍然下落不明,恐怕也是凶多吉少的此刻才开始关注这个灾难,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自责。但事实是,我没有自责。尽管,当我看到有115名矿工兄弟能在事故的井下存活了8天后被救上来,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自豪,庆幸。我太普通了,哪怕我自责到寻死觅活,恐怕也无益于那些受难的矿工弟兄,更无益于那些已经在这次矿难中丧失了生命的矿工弟兄。对似乎注定了还将发生的那些灾难事故中可能受灾的人们,我也是不可能阻止的。小人物,管好自家的事情,使自家的人不至于成为社会的害群之马,也算是为这个社会尽了一份力了吧。

谁能来阻止,来避免呢?我觉得,如果没有一个合理严格并能确保执行的制度来制约那些为了利益而疯狂了的矿主和相关地方政府及其官员们,任谁,也没有这个力量。真的没有。

不说这些了。想说说今天看到的这个报道。报道的题目就已经让我心酸以致于悲凉了。《被救矿工:长这么大没受过这么好的待遇》。我不知道这个记者采用这个题目的意图是什么,更不知道对记者说出“长这么大没受过这么好的待遇”的被救矿工是一种什么心态,他和我一样,是心酸以致于悲凉么?还是因为自己能逃过这一灾难,而重新回到人生里来,出自内心的真诚而表达一种对“国家、政府”或那些施救人员的感谢呢?不论出于哪一种,我都理解他。而且,我为他的重新回到人生里来而由衷地高兴。欢迎你回来,兄弟!

那么,他享受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待遇,以致让他发出这样的感慨呢?铁道部的专列,救护地的救护车长龙,警车开道,特勤通道,山西省人民医院腾出条件最好的病房来接待,每名工人有专门的医疗小组,“一医三护”的医疗规格……仅仅列举的这几项,已经让我们大开了眼界。生于中国这个现实里的人,我想都能明白这个规格之“高”了!高得已经远远地离开了我们这些普通人现实生活中可以想象到的地步。这不是夸张,是现实。不论是我的感受,还是那些让这位矿工兄弟感叹的待遇。

看到这个报道的时候,我第一反应的,竟然是四川的“5.12“地震。多么似曾相识的场景,多么让人想像力丧失的夸张表达啊。我的眼前还清晰地晃动着那些呼啸而至的救护车,救护车上那些专机送达我所在的城市的并不是很重的伤员,那个院长及各级领导亲自迎接并送伤员进入专门精心准备的“条件最好的病房”的情景,专门的营养厨师,护士长亲自参与护理……这些严重超出了中国的现实及公民待遇的“表演”,让我感觉荒唐而悲哀。我不是说这些伤员或这些矿工兄弟不应该享受这样的待遇,或者我不同情他们的不幸。对灾难及灾难中的同类,我可能无力帮助,但起码的同情我还不曾丧失。而我的感觉荒唐与悲哀,正是基于对我的同胞们兄弟们,甚至自身命运的极大感慨。

面对这些情景,作为一个在一家省级大型综合医院谋生的我想的更多的是,如果没有这些灾难,我的这些同胞及弟兄们,当他们面对疾病或生活中其他普通的不幸时,“享受”到的,是什么待遇呢?我的视野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那些从乡下来的病人,他们的凄愁和不幸已经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医院里有专门的干部病房,现在称为保健病房,单间,有独立卫生间,电视,空调,供有一定级别并享受公费医疗的干部们使用,现在有钱的病人也可以入住。而更多的普通人,是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来享受这种待遇的。甚至,更多的普通人连普通病房都很难挤进去,哪怕通过医院的熟人关系能有一张“加床”,以不延误治病也已经感激不尽了。

如此大的反差,我不可能不反思,不怀疑。我反思的是,我所生存的这个国度里,什么时候才能让生存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合理的国民待遇,而不是只有当成为了灾难中的受害者时,才有可能享受到这种太夸张的待遇呢?我怀疑的是,在普遍国情不可能满足这样高规格的国民待遇时,政府部门却对这些灾难中的不幸者表现出“不惜一切代价”的姿态,是真诚的吗?还是一种十分低级的政治表演秀?从心里说,根据经验来判断,我更倾向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