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效益:实现“二次腾飞”


 

    进入2010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转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商业银行如何面对宏观经济与经营环境的变化,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消化转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民生银行提出了以打造特色银行、效益银行为核心,实现“二次腾飞”的发展思路。就此,本报记者专访了该行董事长董文标。

    记者:从2000年到2005年,民生银行用传统的规模增长方式完成了7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但最近这几年,民生银行放慢了发展速度。有人说民生银行的发展缺乏后劲,也有人说这是在为“二次腾飞”做准备。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董文标:民生银行前10年是成长性最好的银行,从2000年到2009年,总资产的复合增长率达到50%以上。从2005年开始,民生银行进行了增长方式的转变,经过这四五年的转变,已经为“二次腾飞”打下了良好基础。这些准备包括制度上的准备、团队建设上的准备、科技上的准备等等。例如在科技上,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新核心系统的建设和开发,预计今年正式上线。

    后10年,民生银行要做特色银行和效益银行。特色银行就是专业化、流程化和规模化;效益银行是做效益最好的银行,很赚钱的银行,盈利能力非常强的银行。总之,经过这几年的沉淀和积累,民生银行在2010年要进入“二次腾飞”阶段,也就是特色+效益=一个好银行。

    记者:根据2010年主要任务和宏观调控的要求,把握速度、有保有控将是今年信贷投放的主要特征。也就是说,银行在继续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把握信贷投放速度,实现均衡投放。对此,您认为今年中小银行将面临哪方面的压力以及如何应对?

    董文标: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彻底改变以存贷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盈利模式,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变。

    在这方面,民生银行准备得比较早。从2005年开始,民生银行进行事业部制改革,根本就是要改变单纯依靠利差获取利润的模式。当时很多媒体、业界人士和机构投资者都对民生的改革持怀疑态度,但今天可以说,事业部制改革是非常成功的,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机构设置的变化,而是通过事业部制改革对银行的业务、经营模式进行了调整,将促进银行收入结构和业务结构彻底改变。一方面,把高风险的公司业务上收到总行事业部,推行专业化、专门化,把所有资源进行整合,未来做的将不仅是一个贷款合同,而是包括中间业务在内的四五份,甚至是七八份合同;另一方面,分行和支行的定位也很明确,做好三件事,一是存款,二是小微企业,三是高端客户。

    民生银行定位“民营企业的银行,小微企业的银行,高端客户的银行”,也是业务转型的一部分。与大型银行相比,我们的网点有限,全国只有400多家网点,因此找准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极为重要。举个例子,在一个大型交通运输项目中,民生银行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国开行做贷款业务,民生做中间业务,从中收取一定手续费。国有大型银行做负债业务有优势,但民生银行做资产业务有优势,这样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做贷款业务的压力也就减轻很多。

    记者:在民生银行原来的业务结构中,贷款业务比重比较大,目前转型的思路已经很清晰,但见效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因为去年的高投放,银行普遍面临资本压力,您认为民生银行今年的业务发展是否也存在“资本瓶颈”?

    董文标:资本金问题的确是目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普遍难题,外界对银行再融资也颇有非议,但也不能完全责怪商业银行,这是现实问题。要想彻底解决,必须实现中国商业银行制度的脱胎换骨,也就是改变单一依靠利差的盈利模式。

    在去年民生银行H股挂牌上市时,我曾对外界表示,民生银行三年之内不融资,就是要下决心改变民生银行的盈利模式,自我加压。否则,我们的商业银行永远也脱离不了“规模扩张——资本金不足——再融资”的泥潭,难以自拔。

    记者:今年,民生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上将力拓“商贷通”业务,进一步做大小微企业信贷市场。但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贷款属于风险较高的领域。您认为应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居高不下的问题?

    董文标:按照传统的操作模式,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的确比较高,比如总行到分行、分行到支行的模式。但是按照新的商业模式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这首先涉及到选择什么样的市场,民生银行选择的是贷款额度在500万元以下的,并且70%至80%都是3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其次是运作模式。我们坚持“两个整合”和“一个原则”。首先要外部整合,即把地方政府、街道办事处、工商局、税务局、行业协会、担保公司、保险公司整合起来;同时要进行内部整合,就是把我们的机构、分行、专业化的团队,把我们的网上银行、信用卡,包括我们的授权、授信这些全部整合起来。一个原则就是坚持规模化、流程化、专业化处理的原则。

    在风险控制方面,首先,“商贷通”业务将“大数法则”运用到了风险控制当中,从甄选客户环节开始就注重防范风险。大数法则的意义是:单个小商户贷款违约风险过高,但如果按照信用记录、纳税记录、有无贷款未还等指标将他们进行分类,当商户数量足够大时,整体违约率就会变得很小。其次是“价格覆盖风险”,通过前期的规划,测算出贷款的预期损失率,用更高的贷款价格来覆盖预期损失。

    记者:民生银行是最早提出开拓小微企业贷款领域的银行,但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瞄准这个市场,导致民生银行的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您如何看待小企业贷款领域日益激烈的竞争?

    董文标:过去几年来,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从去年开始,相关政府部门,特别是央行和银监会出台了多项规定和措施,鼓励银行开展小企业信贷业务,各家银行都很积极踊跃。我认为,小企业贷款这块蛋糕应该是越做越大,大家都来做,这个群体都能受到重视,因此对于这种竞争也不应该有恐惧心理。小企业、工商户如汪洋大海,客户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依靠规模化、专业化、流程化,民生银行在竞争中的差异化优势已经显现。目前,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能上浮20%左右,而大企业则要下浮10%。2009年,“商贷通”做了3.2万户客户,累计发生额是600多亿元,余额是400多亿元,不良率只有零点零几。“商贷通”业务占整个零售贷款将近30%。2010年,我们计划小微企业贷款的目标客户达到10万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