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豪宅给海归做保障房是政府让穷人请客


 

近日,深圳市在保障性住房上的两项举措引起了关注:一是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出台的《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10年度实施计划》,拟在深圳地段最好的香蜜湖片区建保障性住房;二是《深圳市2010年政府投资项目预安排计划表》安排了9亿元购置保障性住房,其中包括正在热销的均价3.5万元/平方米的豪宅“首地荣御”。

笔者注意到,香蜜湖片区豪宅售价都差不多都在3.5~5万元/平方米,即使是普通90~120㎡的房子也在1.8万元/平方米。切不说在这样的地段建保障性住房,在分配机制不公平的情况下,难免出现更多的腐败问题,单就保障性住房历史累累的欠账而言,政府目前最应该做的是尽量提供更多的保障性住房,让那些需要保障的人获得居住的尊严,而不是在“集装箱”里蜗居。

就此而言,“最好的地段”的地,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卖出去,再拿土地的收益在一些不算“最好的地段”建更多的保障房,扩大保障范围,让有限的福利产生更多的溢出效应,尽可能多的保障该保障的人,才是一个合理的制度选择。

但是,尽管如此,这还不是最坏的选择。深圳市2010年政府投资项目安排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坏选择的经典样本:政府拿出宝贵的9亿元的公帑,购买包括长城双限房、深福保、华达园、首地荣御等六个项目做保障性住房,其中,正在热销的首地荣御现在均价高达3.5万元/平方米。笔者不知道这个价钱是否可以戴上全国最贵保障性住房的桂冠,但这个选择本身,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解读,都缺乏合理性。

历史累计的欠账,再加上2009年全国房价的疯涨,将包括深圳在内一线城市绝大多数人推进了住房保障的人群。众所周知,在保障性住房问题上,最大的症结仍然是钱的问题。尽管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央政府2010年保障房的投入达632亿,创历史新高,但这点钱,要满足被高房价甩在身后的庞大人群,是用十个手指抓满床的跳蚤,只是杯水车薪之举,地方上的投入也是如此,虽然各地都推出了庞大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但在资金难以保障的情况下,能否最终建成,令人狐疑。

很显然,在资金缺乏和历史欠账巨大,保障人群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最好的选择绝不是将保障房建在豪宅区,更不是将宝贵的资金用于购买单价高达3.5万元的高档住宅。这个价格,即使按照一套100平计算,也仅能买250多套而已,如果保障的福利只能恩泽如此少的人,这个制度要么是作秀,要么里面肯定有猫腻,而不是真正的保障了。

那么,这么贵的“保障房”,究竟给那些穷人住的呢?网上的信息说:据相关人士透露,政府购买首地荣御,主要是为“人才”提供公共租赁房,配置348套保障房。一位已经购房的客户也表示,听说这些房子是政府给“海归”的。

吸引海归,无可厚非,但很显然,拿本来应该用于救济穷人的钱,给“人才”们筑巢,是典型的政府请客,穷人买单的行为。政府吸引人才,可以用吸引人才的专项资金,政府给人才买房子也好,租房子也罢,都和真正的保障性住房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不能说人才就不需要保障性住房,但如果人才都要挤占穷人的福利,错显然不在人才,而念歪了保障房经的政府。

需要指出的是,深圳的这种做法虽然“前卫”,但就不该保障的人挤占穷人的保障房福利,在全国则不是特例。从2009年开始,上自中央,下自地方政府,都启动了庞大的保障性住房计划,然而,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我们不仅担心这些计划成为镜中花月,更担心一些不该保障的人的合法掠夺,摊薄了穷人的福利。比如,全国的经济适用房,乱象之一就是很多部委,地方的行政机关要么公然“分配”经济适用房,要么打着保障的旗号为公务员建了很多经济适用房。分配如此之乱,即使建设再多,又有多少真正惠泽穷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