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不应成为房地产炒家的乐园
据2010年04月2日《重庆时报》报道,重庆去年800人炒房炒成千万富翁,根据胡润研究院昨天发布的财富报告,全国共有87.5万个千万富翁,其中只有1.1%分布在重庆,约有9700人,拥有近万个千万富翁和650个亿万富翁的重庆,排在全国第18位,“重庆经济发展速度快,人们赚钱的能力也快,去年重庆高端房产上涨了10%以上,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胡润认为。去年哪个行业是最适合淘金的呢?答案或许是房地产。不少新贵们,正是因为投资了去年大热的房地产行业,才得以跻身千万富翁的行列。笔者认为,重庆不应成为房地产炒家的乐园!
第一,重庆职工的人均收入情况。据重庆市社科院发布《重庆蓝皮书·2010年中国重庆发展报告》。《蓝皮书》预测,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将达到15.9%,投资拉动型增长还将持续。同时,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1639元,增加4328元。
《蓝皮书》预测分析,今年全市城镇就业人口达到743万人,预计增幅在4.3%。重庆经济增速进入快车道,为何就业增幅不大?《蓝皮书》分析说,一是目前我市正处在投资拉动型增长,与出口带动和消费驱动型模式的不同在于,投资扩大并不能大规模增加就业岗位。二是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增长迅速,但二产业增加的岗位低于三产业对就业岗位的贡献。三是重庆工业增长集中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相对滞后。
据2010年1月23日重庆市统计局公布数据称,重庆市城镇居民去年工资性收入为11824元,同比增长了7.9%。也就是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月均工资性收入为985.33元。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为:经营性收入1019元,增长29.2%,占总收入的6%;工资性收入11824元,增长7.9%,占总收入的69.6%;转移性收入3894元,增长19.2%,占总收入的22.9%;财产性收入254元,增长23.3%,占总收入的1.5%。
第二、2010年重庆房价趋势。中国指数研究院据官方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3月重庆主城区楼市成交做了一个初步统计:商品房成交均价为5011元/平方米,比去年同期每平方米增长1256元,较2月每平方米下降424元,下降幅度为7.80%,3月商品房成交均价虽较2月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5000元/平方米以上。其中,江北区、高新区、渝中区和北部新区四个区域商品房成交均价,超过了6000元/平方米。 从以上两点可知,重庆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24元如何能购买保持在5000元/平方米以上的房子?城市居民还要包括衣食住行、水、电、气、教育、医疗等多项消费支出费用。
第三、重庆买房者七成是外地炒家,买二手房的几乎都是重庆人。2010年4月4 日 《重庆时报 》报道 《开发商炒房客扎堆重庆温州人花2亿买栋楼》4月1日,3名温州人带着10亿资金来渝寻找项目。台湾购房者更是豪掷2000万,一口气买下20套房。
重庆购房的主力军是主城外、市外和海外等“三外”人群较多。据2010年4月2日《重庆晨报》报道,重庆楼市客户群的变化是在无声无息间发生的,从3月起,当重庆本地客户还在犹豫,嫌房价高了的时候,外地资客已如潮水般涌来。因为,一线城市房地产泡沫已非常严重,重庆相对仍处于价格和价值洼地,在5大中心城市、两江新区、成渝经济区等一系列的定位和政策利好之下,重庆必然会成为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具有同等地位的城市。我的在房地产公司工作的友人证实,重庆高档房地产70—80%的买家来自沿海及港澳地区 。
重庆楼市需要炒吗? 有人说,房价可以被很多复杂的因素影响:城市发展、供需关系等,重庆房价上升,与外地投资客有一定联系,但没有必然联系。客观地说,外地客起到的是一种鲶鱼效应,重庆楼市需要活跃,活跃的楼市也是需要炒的。据搜房网对重庆20个热销楼盘的调查,外地投资客比例接近70%。外地投资客在重庆迅速壮大为一股兴风作浪的力量,推动房价节节上升。重庆人收入不高,到重庆购买高档房的七成是外地炒家,这个现象已被“重庆是外地人的重庆”。
据重庆媒体报道,买房者七成是外地炒家, 重庆激辩要不要“限外”。重庆主城有600万人口,如果任由外地投资客继续炒下去,势必会使众多的重庆市民买不起房,对重庆民生造成极大伤害。重庆人发出了这样的怒吼:“保卫重庆楼市,限制外来投资”。
第四、重庆2010年推出万亿元投资计划 ,实施重点项目323个,投资产业多 。涉及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园区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及生态建设、水利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科技、工业、农业产业化、商贸流通、房地产等13大类。其中,工业、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及社会民生4大类项目是今年重点建设的骨干支撑,4类项目总投资7375亿元,年度投资1435亿元。
今明两年重庆市动工的10个公共租赁房项目,总占地达321公顷,总面积达1000万平米,共建公共租赁房20.4万套。2011年底竣工约500万平方米,2012年底建成1000万平方米。也就是说,到2012年我市将有20.4万户家庭通过公共租赁房解决住房困难。2010年政府要开工的保障性用房将达到875万平方米,至少将占全年新开工量的15%。重庆市政府建公共租赁房,针对中低收入家庭住房5种保障方式,政府为人均收入低于450元的家庭提供廉租房,目前保障了5.6万户,低保家庭实现全覆盖;收入低于城市可支配收入的家庭,可购买经济适用房,重庆保障了8万户此类市民购买;通过危旧房、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解决了27.3万户家庭住房困难;通过建设130万平方米农民工公寓,改善进城务工人员居住条件。目前,重庆主城区住房保障覆盖面约为常住人口的20%,2009年,重庆主城区双职工家庭房价收入比为5.92,远低于北京、上海25倍以上的房价收入比。
日前,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今年3月,重庆主城房价同比上涨1256元,成交量超过2万套,接近2007年单月最高纪录。 但买房者七成是外地炒家,楼市不应成为外地人的炒作的楼市。根据城乡规划,到2020年,重庆主城区常住人口将达到1000万人,新增400万人,重庆将建立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支撑、低端有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也就是说,10%高收入人群购买高档商品房,60%中等收入家庭,6.5年的家庭收入能购买中小套型、中低价位商品房,另外30%人群的住房由政府保障。
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包括新就业的大中专、职校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区县以上引进的专业人才,外地来渝工作人员(含外籍人士)。并应符合下列条件:年满18周岁;有稳定工作和收入来源,具有租金支付能力;无住房或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3平方米的本市住房困难家庭;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未实行实物配租和领取租金补贴的家庭。
在全国率先开展公共租赁房建设,是重庆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不仅进一步促进“宜居重庆”建设,也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重庆市的公共租赁房参照商业楼盘进行高规格设计、无差别安排,充分满足“宜居”的要求。大批量公共租赁房进入市场,还可以成为政府调控房价的“稳定器”,调节房市供求的“缓冲器”,推动建立“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城市住房供应体系。
重庆金融业界对楼市炒房团已有警惕,有银行人士称,现在审批每一笔个人房贷都要进入个人征信系统查询,只要发现个人房贷申请人以前有过多次贷款买房记录,原则上不会同意其个人房贷申请。来自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的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底,个人征信系统收录了我市自然人1700万余人,日均查询量达到13208次。 多次贷款买过房再办房贷很可能遭拒。
奉劝房地产炒家莫把重庆当上海,在重庆悠着点!
蔡律 2010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