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管理合同法律风险?(内容)
吴江水 律师
合同应当怎样管理?这是个深不见底的问题,一方面取决于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取决于对它的理解。在装满石子的玻璃杯中还可以装入较小的石子、倒进细沙、注入水,甚至在倒满水后还可以撒进一些盐。和他能够管理也犹如装满一个玻璃杯,在深度方面有许多文章可做。
签订书面合同的目的,是确保交易内容、交易方式、问题处理的确定性,以便顺利得到预期的交易结果。全面的合同管理应从合同谈判开始直到全面履行完毕或争议处理完毕,既要关注合同文本的质量,又要关注文本以外的谈判、签约、履行中的各项工作,包括合同的补充与变更、履行中的争议处理、证据及文件的归档管理等内容。也就是说,既要管理合同文本,又要管理文本以外与合同签订及履行有关的所有行为。
合同管理的过程,是不断根据问题的性质在理想化的方案与现实情况之间进行择优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动态跟踪并适时调整解决方案,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不仅要有更高的高度,更长远的眼光,还要特别关注外部法律环境的变化。法律环境是企业经营中无可避免的客观存在,同时也是一种开放的、人人可以免费利用的资源。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还是处处碰壁、事倍功半,全看企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和运用的熟练程度。而许多企业恰恰只盯住了廉价的原料、设备、劳动力,却对法律这种战略资源视而不见。
一个完整的合同管理体系,可以通过前期工作减少法律风险、降低诉讼成本、减少败诉可能。因而,合同管理应当通过制度、流程、文本实施以下管理:
1) 客户选择及交易的管理。避免因不当的选择形成缔约过失责任,或选择风险较大而收益不大的客户或交易;
2) 合同签订及生效的管理。从内部完善审批制度和合同签订及履行的标准程序,杜绝因合同签订及履行的随意性而产生的风险;
3) 建立完成的合同文本管理、档案管理制度,并保证合同任何阶段的档案集中管理,以保证企业能够不断自我完善,也防止因缺少证据而丧失权益;
4) 各部门相互配合问题的管理。使各部门对于生产计划、合同履行中本部门的职责了然于心并严格按合同要求相互配合。
5) 危机事务处理管理。在合同履行中如果出现违约、突发公共事件等,可以有条不紊地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防止损失发生或防止损失扩大。
6) 对外文本体系的管理,包括表单管理体系、说明及公告管理体系、投诉理赔管理体系等,避免因管理环节上的疏忽带来无谓的争议或法律风险。
当然,这些内容更适合大中型企业的合同管理,而且许多细节需要明确。例如,个别的合同会涉及合同以外其他方的权利义务并反过来影响企业自身的利益,这些情况都要在具体处理时加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