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清明节的哀思


又是清明了,岁岁有人去,年年见清明,一朵菊花白,哀思两泪清。虽然没有出现“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景象,但天气是阴沉沉的,让人心情颇为压抑。

今年的清明节似乎比往年都热闹,打开电视,这个台是诗会,那个台是祭祀活动或是大型晚会,而有些记者们“很不知趣”,他们偏偏发现了一个话题,一个让人们感到非常受伤的话题——不但活人的房价高涨已经住不起房了,就是死人的“房价”也高涨得吓人。老百姓慨叹,活不易,死不起。

谈到死,自然会想起清明节,这个节日是让人思念的,所以我想起了一些受人尊敬的诗人、作家。

那是1993年,也是我当记者后的那一年,第一个送走的大师是侯宝林先生,《北京工人报》副刊刊登了纪念侯宝林先生的文章,后来,便是艾青、端木蕻良、刘绍棠、张志民、邹荻帆、臧克家、新凤霞、吴祖光、胡洁青、唐达成、蓝翎等一一过世。他们的音容笑貌这么多年还在眼前,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心痛。

仙人已逝,追思无限,他们的功德永远让后人铭记,他们的诗歌、文章至今还被人们传颂着……

我想起艾青的诗《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几句: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张志民这个字》很耐人寻味:

听书法家说:
   
书道之深,着实莫测!
   
历代的权贵们
   
为着装点门面
   
都喜欢弄点文墨附庸风雅,
   
他们花一辈子功夫
   
功名利禄几个字
   
练得龙飞凤舞,
   
而那个最简单的
   
却大多是——
   
缺骨少肉,歪歪斜斜……

流传更广的莫过臧克家先生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窗外起风了,天空黄黄的,不像是要下雨,倒似黄沙袭来。清明啊清明,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活着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