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民企“斗气”催生长春新“地王”》。笔者看到这则消息,不觉有些伤感,新华网做为中国的“官网”,从3月28日至4月1日,几乎是一口气,连贯性的用“时评”的方式“痛斥”“土地财政”,给中国带来的许多“潜伏”问题的文章,然而,4月2日,吉林省长春市却一锤敲出一个7亿元的新“地王”。
综合新华网消息,吉林省长春市国土资源局举行的国有土地出让仪式上,国企背景的永辉房地产公司与民企龙创地产上演一场争地大战。龙创最终以人民币7亿元摘下长春市净月樱花地块,成为今年长春新“地王”。该地块的起价为人民币1.81亿元,增价幅度为人民币200万元。
不妨我们先看一下新华网,连续发表的五篇时评文章:
文章建言,解决“土地财政”问题,当务之急是从制度安排上弱化地方“以地生财”的冲动。一方面,亟待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办法,变寅吃卯粮式的一次性“透支卖地”为每年都有土地收入的平稳开发,并且严格管理和规范使用卖地资金,确保卖地收入更多地用于改善民生;另一方面,按照事权和财权相匹配的原则,给予地方更多的资金支持,使其能够有财力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让人感觉可气的是长春市国土资源局,不仅让国企与民企“斗气”,还故意与新华网的时评文章“斗气”。新华网几天的“涂沫星子”还没有落地,他们就让“地王”一锤定音。
因此,长春市城乡土地交易中心负责人、拍卖师张树峰说:“尽管成交价格很高,但是作为拍卖师,我一点也不兴奋,因为这个价格很不理性。”一位业内人士也说,没想到国企民企的争地大战,这么快就蔓延到了长春这样的二线城市。业内人士分析说,实体经济不赚钱,所以国企也纷纷盯上了房地产业。国企大举进入房地产业显然加剧了竞争,直接结果就是推高了地价和房价。
住房牵扯家庭的神经,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这些家庭与我们的国家又是一体的。因此,一路飙升走高的房价,成为悬在国家和人民头上的一把利剑。对此,笔者不仅想起几日前,在某市采访时,所耳闻目睹的一个这样的场景,政府要拆1千多户老百姓的房子,这些房子大都来源于当地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家庭,于是该地党委就把此拆房的事,当做“政治任务”来抓,如果不执行该地党委的行政命令,就会受到株连,不执行所谓的“拆迁书”上签写“同意”二字,就不允许上班等等。而当地民众大都觉得,该地政府与开发商有关系,且有涉嫌套用国家棚户区改造扶持资金,该地政府的做法有许多的不妥当。但是,参与报道的相关媒体,却又都被封杀,或者某某了。
至此,笔者无言。只是对吉林省长春市地卖了“高价”,却又兴奋不起来的拍卖师张树峰有了同感,对一些地方的做法“心痛”。心痛的有时候不是地,而是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政策至若罔闻,且一意孤行的悲哀了。(文/梁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