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涌动青春潮


 

       在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热烈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日子里,中国青年报分别于12月17日、20日、21日用重要版面连续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和青年建设者的感人事迹进行了特别报道,在全国青年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吹响了全国青年关心、支持和参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集结号。本报将其摘要刊发,期待全区广大团员青年和各族干部群众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埋头苦干,为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北部湾托起蓝色梦

  一个梦,一个蓝色的梦,再次升起在中国的南海边。

  30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从南海边的深圳特区杀出了一条“血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辉煌。

  30年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世界金融海啸风潮四起。此时,共和国的决策者再次将目光投向了这片蔚蓝色的海域,选定北部湾经济开发作为国家发展新战略。

  以2008年1月16日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为标志,一个崭新的梦,一个崛起的梦,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之梦,再次在中国的南海边放飞。

  走进北部湾,人们会首先面对着一个大大的“?”,甚至可能感觉有些错愕。地图上,这里明明是中国南部沿海,与广东、澳门、香港同处南海边,并与东南亚七国隔海相望,而按照中国过去宏观经济区域的划分,这里又是典型的“西部地区”,是西部惟一的出海口,是长期经济欠发达地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目标,人们期待已久。

  在防城港,在北海,在钦州,在南宁,领导者的思路几乎是惊人的一致,按照国家批准的发展规划,抓产业布局,抓大项目,也就抓住了加快发展的机遇。据统计,北部湾经济区目前在建和拟建的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达3000亿元,其中投资超过1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达到32个,涉及钢铁、核电、石化等重要领域,北部湾人期待着通过这些大项目的拉动,使得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和地区面貌发生根本改变。目前国际金融“海啸”危机,给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面影响。但走进北部湾经济区这片热土,就像走进了一个大工地,车辆穿梭,机器轰鸣,到处都是一片沸腾的景象。随处可听到人们满怀信心地谈论如何“加快发展”的话题。

  过去各项经济数据指标有些羞于示人的北部湾各城市,现在喜欢用数据说话。2008年上半年,北部湾经济区主要经济指标远高于全国和广西的平均水平。防城港、北海、钦州、南宁市GDP增速分别达到24.5%、20%、16.6%、16.1%,位居广西14个市中的前4名,前所未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西人在实践中深切地悟出:只有走出十万大山,才能投入大海怀抱。

  一湾相挽11国

  钦州人没有不知道中山岛的。在钦州海边滩涂平原地带,中山岛是一个最高点,因岛上有孙中山先生铜像而得名。90年前,孙中山在他著名的《建国方略》中将钦州规划为“南方第二大港”,让钦州人至今引以为豪。

  1992年,钦州港开始建设,当时没有列入国家计划,一度资金缺乏,钦州人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硬是全市上下自发捐资建港,小学生捐出零花钱,农民把自家的鸡蛋卖了,干部群众共捐献折合2000万元用于建港。

  今年5月29日,钦州人多年的梦想终于成真。国务院批准设立钦州保税港区,这是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个保税港区,而保税港区是目前我国对外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而防城港市,本身就是依港而建、因港得名。北海的银滩,更是早已闻名遐迩。

  正是受到这片黄金海岸的吸引,3年前,香港中华电力来到防城港投资,建设中电广西防城港电力有限公司电厂。电厂厂长谭江明是香港人,他回忆,当时,他们首先与印尼的煤矿签订协议,解决煤的供应问题,再与日本的公司签订租船协议,解决煤的运送问题,签约期都是12年,最后,才是选择在这里建厂。2005年5月29日开工,2007年4月25日,第一条运煤船到达电厂专用卸煤码头,2007年9月3日,一号机组并网发电。2008年初,恰逢中国南方地方遭受雪灾,一些南方电厂由于运力不畅,缺煤停产,造成大面积停电。有关部门紧急之下找谭江明商量:“二号机组可不可以提前发电?”他们二话没说,很快让新机组提前上马。

  正是建厂之初,就有着面向东盟、面向亚洲的国际视野,如今,这个电厂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合作高效率运作的“样板”,眼下,他们以此为经验,正计划在越南、印度等国完成扩张计划。

  北部湾人,在这样的国际融合中,创造着多方共赢的局面。

  在防城港市所属的东兴口岸,今年进出境已经超过400万人。与东兴一河之隔的是越南芒街特区,多年来边贸活跃,形成了人数庞大的“跨国上班族”。每天早上,上万人从东兴口岸过境到芒街开摊守店或打工,在这个“跨一步出国,退一步回家”的边城里,“天天都有百万富翁诞生”的现实让很多人艳羡不已。

  以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南宁为代表,北部湾经济区向东盟张开了贸易的臂膀,2004年11月3日至6日举行了第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此后,每年一度,盛况空前,“一湾相挽11国”,2008年一季度广西与东盟贸易额达10.8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东盟已连续10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青春涌动北部湾

  今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迅速升温的北部湾成了一片热土,而绵延数百公里的港口,就是其中热度最高的地方。

  青春热情助推国际化

  与以往国家规划开发开放的经济区不同,北部湾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国际化的使命——要成为2010年将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区域。

  对接融合,形成双赢,首先要有良好的氛围,高层的互信与民间的往来同等重要。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挂牌之时,中国-东盟双方的高层往来总体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由于交通条件、战争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民间层面长期缺乏交流,其结果令人惊讶——李小艺告诉记者,很多东盟学员来中国之前,对中国的了解要么几乎是零,要么是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对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陈旧印象,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模样他们无法想象。文莱、老挝和新加坡的学员们到来时,竟然随身带着大米,怕吃不饱饭。

  无论是每一期开班时高兴的迎接,还是结束时不忍离别的洒泪送行,荡漾的都是跨越国界民族、消除偏见误解的国际友情。记者采访时,今年最后一期研修班刚刚结束,教室里留下的一张张学员们生活、学习和娱乐的照片,令观者无不动容。照片中我们看到了东盟青年友人对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年轻人的友好和善意,也看到他们学习中国语言文化时的专注与投入。年轻的中国老师则被他们亲热地称为“妈咪”,师生关系亲密无间。

  从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生发的国际友谊荡漾开来,涟漪阵阵。每期学员,都是由各国副部长以上的高官亲自送到中国。各国的国家级领导,如柬埔寨首相、越南总理等,只要到南宁,这里是必造访之地。短短5年间,这里共举办了14期国际青年干部高级研修班,先后培训了10个东盟国家的500多名青年干部,2007年,该学院获得首届“亚洲青年奖”,成为目前中国惟一获此殊荣的青年组织。

  几年来,在北部湾国际化发展友好氛围的形成和推动中,青春的热情已经成为其中重要的动力。

  从2004年开始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际化发展的最大支点和平台。每年为这一平台服务的,有近3万名优秀的志愿者和博览会秘书处专职的年轻干事。他们确保了东盟和国际友人在中国感受到高质量的服务和真诚的友谊,博览会参与国的国旗从11面增加到现在的43面,国际影响迅速扩展……

  北部湾召唤弄潮儿

  隆冬季节,中越边境友谊关口岸周边,巍峨的大山却披着绿妆,亚热带常绿乔木在骄阳下挺着健壮的树干,26岁的关员梁嘉华微笑着示意进出境人员顺利通关。2003年从上海海关学院毕业后,小伙子不留恋国际大都市的繁华,义无反顾地来到祖国西南边陲小城。在凭祥海关,像梁嘉华这样的年轻大学生有二三十名,其中不少是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的。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湾办)副主任李延强刚把北部湾地区52名高级人才送到中国人民大学培训,一回到南宁,就被通知去筹划台湾考察事宜,忙得不亦乐乎。他是18年前从北京来到北部湾的一名耕耘者。

  在北部湾,这样怀着鸿鹄之志的“赶海追潮”者数不胜数。

  今年4月8日起,广西面向全国公开选拔48名厅、处级干部。35岁的河南女干部张实通过网络报考了北海旅游集团总经理职务。最终令张实感到意外而又欣慰的是,她在与北海当地颇具实力的3名男干部的PK中胜出。

  面对国家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说,要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就是要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置。

  广西是面向全国公选干部较早的省区之一。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全区就从全国高校招录了5批442名选调生。1998年、2000年和2002年先后3次面向全国公开选拔厅、处级领导,共选拔各级领导干部3000多名。同时,按照中组部的工作部署,2000年,广西恢复了选调高校优秀毕业生工作。今年广西又创新实施中央、国家机关、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北部湾优秀干部与人才的引进、培养机制。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自治区领导给清华大学4名选调生左孔天、周滢照、周伟平、黄杰鹏热情洋溢的回信,一直为人们传诵。

  2008-2015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发展规划预测,人才总量将达168万人,高学历、高职称或高技能的人才将成为“紧俏品”。“识机遇者为俊杰,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决定区域人才发展前景。”共青团广西区委书记全桂寿说,一批批有着高山般稳健、江河般激情的年轻人正向北部湾地区汇集。

  这是在北部湾地区流传很广的一位父亲对孩子的忠告:“30年前,你错过了去深圳创业发展的机会。现在面对北部湾,千万不要再犹豫,不要再次错过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