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襄樊,王强,邓晓芒等等


 

上周五在宜昌,周日在襄樊。

 

宜昌这座城市,实在是清秀。过个十年八年,中国生活水准提高,宜昌定是宜居城市首选之一。美国的宜居城市,都像宜昌这样安宁,又灵气十足。老俞,王强老师每次来,都有所心动。

 

餐饮发达。我们慕名去一个叫“慈妈”的小店,人满为患;改去“屈妈”,依然客满,随便找了一家火锅店,也是大快朵颐。宜昌街道整洁,小店装修精致,连便利店都看起来晶莹剔透,与武汉的粗豪风格相比,更有品位。

 

我们学校对面,有家大禹学子书店,我每次都要逗留一会儿。细细地淘,有些书颇有水准,还能淘到别处不易买到的书。这书店不大,种类繁多。有一次周末,我见到排队交款的排成长队,足有几十米。都是中小学生,购买教辅。用一些赚钱的书,来养有品位的书,这个策略绝对正确。反观武汉的三联,过于清高了。

 

襄樊这几年的城市建设发展很快。这次住的酒店,“共享国际”,至少在硬件上极具档次。在酒店吃饭,发现清华教授王晶也在襄樊讲座。上个月还和她在荆州黄石讲座。这就是是新东方工作的特点,总能在不同的城市,意外碰上另外城市的不同同事。

 

王强老师的“梦想之旅”路过襄樊。晚上讲座结束后,谈性颇浓,和几位同事去喝啤酒。我每次遇上王强老师,总会请教他在读什么书。王老师读的,深奥遥远,我就算觅得时间,静心研读,都摸不着头绪。

 

中文方面,王老师读《十三经》,太玄奥了。相比之下,我读的文人闲书,以及明清哀怨奇情小说,显得不足挂齿。外文方面,王老师继续研读拉丁文和希腊文,读原版柏拉图,但丁的神曲,奥古斯丁等等,读得很孤独,因为无人能分享,但乐在其中。

 

王老师每次遇见我,愿意和我一起去淘书和谈书,倒不是我听得懂他的书话。王老师看的书,有的我闻所未闻,大多数无法企及。我能和王老师交流的,是他说的人物,我大多了解。我热衷一些文人八卦,比如谁是谁的儿子,谁是谁的亲戚之类,这还能勉强提起王老师的兴趣。

 

王老师提及邓晓芒老师,以及新出的康德理性批判句读,啧啧称赞。上上周,邓老师在光谷书城做读者见面会,我正巧带李心一逛书店,刚好碰上。我买过中英对照的理性批判,连打开书的勇气都没有。即使有邓老师一句句的解读,一样会如读天书。

 

我谈到邓老师离开武大,去了华工,扼腕叹息,说,“像邓晓芒,易中天这样的老师,离开武大,这是武大的巨大损失。”王强老师呷了一口啤酒,说,“易中天不算损失。邓晓芒离开,才是真正的损失。

 

浅薄,并不能妨碍我眉飞色舞地对王老师说,“您知道么? 女作家残雪,是邓晓芒的妹妹。”王老师说,“哦? 亲妹妹?”见王强老师很惊诧,我达到了目的,满意地说,对。很早以前,邓晓芒老师还出过一本有关文学的书,很厚,有一些对当代作家的作品解读。

 

除了邓老师的演讲集,那是我唯一能看懂的邓老师的著作。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