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的起,危机的来


经济危机过后 

 

   泡沫因投机兴而起,危机因泡沫破而来。政府如果不能正确抑制房地产投机,终有一天会酿成中国经济史上的罕见危机。

——  李龙达        

 

    尽管泡沫与危机的表现形式存在很多差异,但参与者的本质都一样:投机者一切为利而来,一切为利而去,并因此造成泡沫与危机,这次房地产泡沫与历次泡沫别无二致,地产商、中介、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变成了投机者,政府也许没有参与投机,但助长了投机。直到有一天,因投机导致的高房价影响了民生,影响了未来经济增长的质量,作为政府,才不得不为此格外关注 

国务院 417日发出的“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规定二套房首付不得低于50%,限发第三套房以上贷款。这预示着政府要把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与实现更多的人实现居者有其屋作为调控的主要目标。且不要评价调控的效果与影响,同历次房地产调控相比,只有本次调控才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当然,有多大效果还要再观望。 

    国内经济复苏趋势明显,对房地产过热做适当调控有利于抑制再一次过快增长,房地产投资在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抑制地产过热的同时也抑制了相关行业可能出现的短缺与瓶颈,比如电力、有色金属。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逐渐收紧不会影响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原因是经济已经处于稳定复苏的趋势之中,全社会企业的盈利状况已经开始明显改善,这样来自企业与民间的自发性投资增长也会加快。 

    自市场经济诞生以来,全球经济中发生大大小小的危机与泡沫与危机不可胜数,总结这些危机大多数危机与泡沫都是“西瓜泡沫”式的危机。就像瓜农种西瓜,今年西瓜金贵,明年一哄而上种西瓜,结果供求过剩,瓜农血本无归。历史上的郁金香泡沫、还有2008年的次贷危机都毫无例外,当市场中的投机过盛,市场价格已经不与实体经济中人们的实际需求相挂钩的时候,这个时候危机就开始逐渐孕育并爆发了。 

    我们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就属于这样一种状况,通过几年房价的快速上涨,我相信很多人已经不觉得买房会给自己造成亏损,所以从事房地产投资与投机的人越来越多,大量投机性的需求充斥与热点城市与省份,比如海南。如果政府在这一轮地产调控中不能够取得成功的话,新一轮大规模的危机就真得离我们不远了。 

所以说。政府推出各种政策来调控地产,从长期来看,对我们的经济与地产行业应是一个好的事情。但是,不管采取什么样的调控手段我们认为应打击的是那些扰乱市场的投机性的人。而对真正老百姓的住房需求,国家和政府是在积极努力的去保障。过去,的确政府的很多政策助长了房价与投机,比如每一次抑制供地的政策一出,国内房价就会有一轮上涨。所以不当的宏观调控犹如火上加油,调控还不如不调控。 

暴利滋生投机,投机滋生泡沫。过度投机的存在只会最终危害我们的经济,与全民的利益。因此抑制投资对于房地产调控格外关键,只有适的时机对投资性转让的投资收益按买卖差价征收高额度投资收益调节税(房地产交易完成后征收),不让房地产投机成为产生暴利的手段,从而减少房地产投资的投机性需求。如果不能确认投机性收益多少,那就按成交价总额的额度来征收。 

政府要真的关心民生,就应严格控制地产行业的投机收益,抑制地产行业的投机动力与商品房的涨价动力,并用所征收的利润暴利税为低收入阶层盖廉租房与民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