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汽车网民?


     

 做一个汽车网民?

 

虽然开车8年了,但一直只把汽车作为一个简单的带步工具。一般来说,停车场里最脏的车就是我的,因为实在不爱打理它。不过最近参加了一次论坛,才注意到,汽车居然也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而首当其冲的据说还是个国产品牌,荣威350,真是觉得自己太落伍了。老实说,之前实在没大注意国产各品牌的汽车,比如这个荣威,我也是在上个月和北京几位诗人朋友的聚会上,看见人民大学哲学系教古希腊哲学的林教授坐骑是这个品牌,当时我甚至还以为这个标志是个国外品牌。

 

在这次论坛上,遇到了郑治老师,他告诉我说,网络接入汽车技术如今可谓水到渠成了。据他说,十年前,在微软时已经有了汽车电脑(AutoPC)。汽车电脑的目标包括:通过智能控制,取代之前人工控制的工作,进而让驾驶员驾驶起来更省力、更安全、同时降低能耗,比如自动档、微电脑控制的ABS防抱死刹车系统、供油系统等;单向接收GPS(地理定位系统)的信号,让驾驶员知道汽车在哪里,并且电脑提供导航。即便没有原装GPS,市面上也有很多GPS导航仪。 郑治援引麦克卢汉的话说,汽车“是一些奇怪的孤岛,使无车代步的行人产生没有朋友、被人肢解的感觉。” “汽车成了美国人的衣服,如果没有汽车,他们在城市大院里就觉得不安稳、不安全,就觉得好像赤身裸体没穿衣服一样。”

 

中国网民2009年12月底估计突破4亿,此次北京车展上,各汽车厂商也借助“网络”、“3G”、“信息化”等概念大力推崇自己的高科技产品,这么以来,确实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的目光。乘客可以在车辆行驶途中完成浏览博客,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应用,RSS订阅和3D导航,车辆位置监控以及更精准的导航指示等。特别是语音聊天功能,用户可在网站通过组队功能结成小组或好友,成员间可通过车载设备实现语音群聊功能。因此只要拥有荣威350,不论车主身处何方,伦敦、纽约、香港或是上海,都可以获得随时交流的机会。

 

作为一个长期做纸媒的人,我确实保守地认为,信息的过度消费问题还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而坐在自己的汽车上,难道还要那样被信息裹挟或轰炸吗。不过一个铁的事实却是,无数中国网民如今几乎热衷于任何一个信息终端,而担心自己被隔离在任何一个最新信息之外,在手机之后,互联网汽车的概念确实能够打动很多年轻的消费者。直到今天,对贴有先进和高科技标签的狂热追求,国人的热情仍为世界罕有。(可以想象,拜科技之赐,上海世博会为我们描绘的未来生活的舒适与便利,定能让人激动不已。)在中国,科技概念消费与个人的身份认可之间在经过近百年的中国“惟科学主义”思潮或崇拜后,变得如此突出和明显,几乎每一种新鲜玩意都能在这个国家最快找到庞大的拥趸群。从这个角度看,网络汽车确实代表了未来潮流。

 

只是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个数百万汽车的城市里,人人在汽车里语音聊天和浏览博客,收发邮件的场景,该是一种怎么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