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4-23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
作为现代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医药产业被誉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世界各国竞相把生物医药作为战略产业加以培养和发展。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国际市场已经开始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山东是全国最大的制药产业大省。目前全国有5000多家制药企业,山东拥有近600家,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医药产品销售收入连续六年排名第一。济南高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把生物医药确立为主导产业,以龙头医药企业带动产业发展,通过建设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整合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和孵化器,走出了一条“占据高端、扩展领域、集群发展”的路子,在山东省医药行业内形成了“山东制药看济南,济南制药看高新区”的局面。伴随着省重大新药创制平台的正式落户,一个集新药研发、转化、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在高新区逐步显现。
鲁字号药企销售收入全国六连冠
山东是经济大省,也是制药大省。从2006至2009年,我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保持了年均22.2%的增幅,医药行业占全省GDP的比重由2006年的3.2%升至3.88%,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稳步提升。2009年,全省医药工业销售额达1310.14亿元、利润128.07亿元、缴税185.8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43%、22.2%和24.13%。其中销售收入连续六年保持国内领先,税收和利润额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指标。初步形成了鲁中、鲁南、半岛三个医药产业密集区。
我省医药生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和提升管理水平等途径,成长较快。2009年,全省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86家,过10亿元的12家。其中10余家企业销售收入进入全国百强。科技重大专项重点培育的骨干医药企业发展较快。例如,大平台产业化示范企业:齐鲁制药集团的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在中国医院用药销售排行中列第4位(内资企业列第1位);瑞阳制药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34.7亿元,拥有全国最大的单车间粉针和冻干粉针生产线,是全国最大的头孢类原料药生产基地之一;新华制药实现销售收入23.25亿元,出口创汇1.34亿美元,是亚洲最大的解热镇痛类药物生产与出口基地。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国家基本物和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大品种64个,其中吡哌酸、阿司匹林、布洛芬、甲氧苄啶、磺胺甲哑唑、对乙酰氨基酚等16个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1个国际第一。
新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据统计,自实施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以来,山东省共获得国家支持项目39项(含第三批),国拨经费2.6亿元。通过积极承担国家任务,山东生物医药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在培育医药新的增长点上实现了新跨越。三年多,共获得国家批准新药证书226件,临床研究批件483个。其中,一类新药证书9个、一类新药临床研究批件12个,还有7个一类新药临床研究申请获得国家受理,今年预计有10个一类新药将要完成临床前研究,还有20个以上的一类新药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取得一系列新药研发重大科技成果。历年山东省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中有三分之一是医药专家,大平台专家管华诗、谢立信、张运、凌沛学和赵志全等5名医药专家分获山东省最高科学技术奖。近三年,共有7项重大新药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二等奖以上,10项重大新药科技成果获得省一等科技奖励。
医药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研开发体系趋于健全与完善,企业新药孵化能力建设显著提高。目前大平台产业化示范企业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齐鲁制药、鲁南制药、东阿集团、烟台绿叶等10余家企业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齐鲁制药、鲁南制药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在鲁南制药、烟台绿叶制药建有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投入大幅增加,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新药孵化能力走在全国前列。如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近五年来共申请发明专利43项,承担和参与各级科技计划近50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数十项。
医药企业孵化器呈现聚集效应。一批医药企业和成果正聚集在企业孵化基地孵化。济南高新区医药科技园是我省第一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也是国家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基地。现有在孵医药企业120余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目前已形成技术研发、产品生产、专业服务、教育培训等医药产业服务价值链条。今年3月,省科技厅根据大平台建设规划,整合济南、烟台、潍坊医药产业园申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第三批一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课题,顺利通过答辩,将为我省医药产业园区建设成为新药的摇篮提供重大机遇。
山东医药产业迎来重大机遇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是国务院依照《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十六个重大专项之一,是完善我国药物创新体系、推动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建设医药强国的重大战略举措。2009年,山东省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公室正式签订任务合同书。“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平台”正式落户山东,这标志着我省新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4和2005年山东省药厂报批新药分别为600和1000个,分别占全国报批新药总数的10%至15%,近年来共获得新药批准证书900多个。济南市新药研发企业机构占山东省的70%,济南高新区现拥有研发、制药企业120余家,其中生物制药研发类企业80家、生产类企业40家、医药技术服务企业3家。博士伦福瑞达和齐鲁制药作为集群龙头企业,目前两家企业年产值超过70亿元。一个集新药研发、转化、孵化、产业化的产业链园区已逐步显现。
山东新药研发大平台建设目标是以济南高新区为重点,建设技术链与产业化链相衔接,“一区六基地二十个示范企业”为主要内容、区域相对集中、服务能力完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新药研究与成果转化体系。即在济南高新区建设29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平台中心区,包括新药创制公共服务平台、医药企业孵化器;建设生物药与化药、海洋新药创新基地、中药创新基地、实验动物基地、新药临床研究基地和新药成果转化基地;依托齐鲁制药、绿叶制药等医药大企业,建设20个左右与单元技术平台紧密结合的‘国家新药研发大平台产业化示范企业’,积极吸纳15个国家新药研发大平台新药科技成果来我省转化,成为国家新药研发大平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力量。在此基础上,拉动建设鲁中、鲁南、半岛3个新药产业密集区,形成较为完整的新药创新体系。
一区:在济南高新区建设29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平台中心区,包括新药创制公共服务平台、中试车间、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医药企业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