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4日的“国四条”和4月17日的“国七条”让原本火爆的房地产市场一下子降至冰点,无论是市场上的成交量还是资本市场上的房地产板块,都出现了异常的冷清,在资本市场上,光地产板块就有600多亿的资金逃离。
通过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国家在出台宏观调控政策方面也越来越聪明,不再像以前那样在每个星期的周一至周四出台调控政策,而是越来越倾向于在周五晚上至周日的这几天时间里,国家通过改变调控政策的出台时间来保证资本市场的稳定,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防止大的投资投机者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来获取利润。笔者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还会有越来越多的调控政策在周末出台。
对所有从事房地产工作的人而言,此次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似乎来的很突然,事前没有一点的征兆和预示,总是以为国家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不会动真格,毕竟我国的房地产对我国的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此次国家出台宏观调控政策真的就没有一丝征兆吗?笔者认为还是有的。
征兆之一就是新华社的6篇评论。从3月28日到4月2日新华社连发6篇文章,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揭露,尽管事后新华社矢口否认不代表国家高层的意愿,但众所周知,新华社是我国政府的口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其言论代表着国家政策的一种趋势,其观点代表国家高层的主流意见,因此,笔者认为这6篇文章就是我们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风向标,其预示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到来。
征兆之二就是国家各部委在3月底4月初的时候全都哑然失声。古语说得好,“叫鸟无肉”,以前国家不出台宏观调控政策的时候,面对社会上对国家政府的质疑,当面对社会上对国家调控失控的质疑时,都会看到不是这个部委出来发言,就是另外一个部委的人出台表态,但这次,在房地产市场上却出奇的冷清,也许正因为各部委聚在一起谋划调控政策而没有时间出来进行表态吧。
征召之三就是北京“地王”。自进入2010年以来,包括国家总理温家宝在内的政府高层,多次在公共场合明确表示,要“遏制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态势”,并在2010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到了这一点,然而,就在今年两会刚刚闭幕的第二天,北京市就接连出现三处新“地王”,这三处新“地王”的诞生可以说完全置政府的发言于不顾,置温总理的发言于不顾,置国家的公信力于不顾,也许正因为有这样的市场行为,使得国家高层下定决心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进行更严厉的宏观调控。
征兆之四就是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关于房地产的讨论。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刘明康在4月11日表示,现在很多热钱或投机者会进入房地产市场,因此对一套房、二套房在首付、利率议价等方面都必须有所差别,现在北京有关银行已在执行二套及以上住房60%的首付。尽管国务院的4月17日的《通知》中关于首付的规定与刘明康的表述存在不一致,但是笔者认为,刘明康的讲话可以作为此次国家出台宏观调控政策的一大征兆。
征兆之五就是“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2010年3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要求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退出房地产业。按照国资委“15个工作日制订有序退出房地产业”的承诺计算,4月9日是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的“大限日”。笔者曾在以前的文章中对“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的意义”进行过分析,认为国务院的这一纸外人看似不公的“强令”其实是一件既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有利于规避78家央企的投资风险、更有利于另外16家央企的资产优化和重组的条文,预示着国务院对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马上到来。
以上是笔者闲着无聊所统计的五条征兆,相信在央企已经做好了应对宏观调控政策的背景下,未来国家更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还将出台,当然,所有的决策、政策都是为当时的特定环境服务,一旦外部环境出现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情况,已经出台的和即将出台的调控政策也将会作出相应调整,咱们拭目以待。
——2010年4月21日于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