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花会下场看金庸帮务风险管理机制


  陈家洛靠着富家子的身份爬上了红花会总舵主的高位,其实也不能全怪他。记得陈家洛本来也还是推让过一阵的,认为总舵主这个位置与自己个性不合。其实不仅是性格,事实上后来发生的一切故事都在证明同一件事情,就是这个风神俊朗,武功盖世,出身贵胄豪门的少年英雄,他的能力也许足以让他在悬崖上如履平地为心上人采摘一朵绝世的雪莲,却不足以带领一个以造反为己任的江湖帮会干成这样翻天覆地的大事业。他的能力和他的局限性,注定了以他为总舵主,终将造成一个巨大的悲剧,但他自己没有能够认识到。尽管这是可以原谅的,因为人总是要在实践中才能逐步认识自己的。
   是哪只幕后黑手非把陈家洛这个不适合的人物在一个不适合的时间推上一个不适合的位置呢?当然是他的义父于万亭。红花会的组织结构我们不是很清楚,不过江湖帮会不同于封建王朝,皇帝在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藏一道遗诏,说是谁就是谁,不用什么理由。江湖帮会门派的继位,如果门人都是老掌门的徒弟,那就在徒弟中找一个武功高人品好的,就搞封建继承制度。如果帮众不是掌门的徒弟,比如丐帮,那就更好了。在黄蓉接手丐帮以前,据说丐帮的选举制度是全民公选,功高者得之,或者武功高者得之,能服众者得之,总之非常的民主和现代化。但是这两种制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继承者都是帮会中人,熟悉帮务,了解帮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像红花会这样一个性质和丐帮差不多的帮会,凭着老帮主一句遗言,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一个从未涉足帮务的小伙子空降来作帮主。此举不可谓不冒险。当然,于万亭敢这么做,也是建立在他对自己的组织有绝对的信心,知道他调教出来的那几个当家的,唯他马首是瞻,对他制定的政策,一定会百分之百执行,不打一点折扣。
   事实也的确如此。当时,有几个兄弟担心这个少舵主到底有没有本事,压住这些兄弟们。于是就有其他兄弟正色道:“压不住也得压住。这是老当家遗命,不管少舵主成不成,咱们总是赤胆忠心的保他。”
   这句话,落在管理者的耳朵里,一定就好像女孩子三伏天里遇上一个美男双手送上哈根达斯冰淇淋,从内到外又是甜蜜又是熨帖,因为大多数空降来的领导者,最怕的是下属对他没有认同感,重则带领人马出走闹革命,扔下他一个光杆司令,天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出来,轻则磨洋工来一个非暴力不抵抗运动,他就更麻烦,一次两次的命令没有执行力之后,他也就不用混了。象陈家洛这样空降下来,发现下属这样不问原因不问结果盲目的忠诚,当然是管理者最满意的结果。自己的地位有了下属盲目崇拜的保护,那可就当真是千秋万代,固若金汤了。不过领导如果是个成事的人,忠心一下也还值得;若像陈家洛这样是个不成事的人,还要赤胆忠心保他,依着他劝降大清皇帝这样罗曼蒂克的想法非要弟兄们摇旗呐喊往前冲,确实有些对不起自己。事实上,陈家洛后来出的那些鬼主意,做的那些抓小放大的没头脑的事情,如果不是这帮于万亭留给他的左膀右臂没有二话地执行到底的话,红花会未必在短短时间内就兵败如山倒,丢掉了中原的大本营,要远走回疆来图谋恢复汉家天下的大计——当然,盘踞中原都干不成的事,去了回疆,那就更是提也休提了。
   好在现在的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一来不能指望员工太忠心,二来万一员工们愚忠起来也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们有了一项新东西,叫做风险管理机制。而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还有一个职位叫独立董事,就是为了防止领导人权威过大,员工出现愚忠和盲从的时候,还能有独立董事担任起一个“诤友”的角色,兴利防弊,才能群策群力使企业的政策在进入执行之前先进行一轮风险评估,选择最佳策略。陈家洛的师傅,天山上的那几个侠客,还有陆菲青,实际上都非常适合担任独立董事的角色。六合塔上,陈家洛与他的兄弟乾隆皇帝达成了口头协议,这条协议大致可以相当于日本和美国签订的“广场协议”,从此将红花会带上了一条不归路。而当时,对协议的内容和方式面露不满之意的,大有人在,他们也许仅仅是凭直觉,就觉得这个狗皇帝信不过。可惜的是,他们没有说出来,而他们因为不是帮内人士,也许也不方便对帮务指手画脚,只是面上不屑一下,就没了下文——多么可悲可叹阿。如果于万亭泉下有知,给陈家洛指派两个顾命大臣,监控指导这个年轻掌门人的行为,也许一切都不同了。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机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事后的自控和内评,对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对掌门人的领导能力进行评估。如果有一个政策,陈家洛的位置坐不到最后。说句实话,细看全书,陈家洛错失了多少次救出四当家的机会,错失了多少次搞掂张召重的机会。他自己也未必不知道有错,只是他淡淡地表示一下自责,下属便立刻忙不迭地安慰他,说其实也不关他的事,主要是敌人太狡猾,咱们下次还有机会之类的。最终任由陈家洛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走下去,把红花会带进了绝路。
   听老板的话,跟着走,这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现在还有太多的企业,因为在企业机制上的不完善,员工思想上还留着这样的江湖余孽毒害,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红花会的下场,足以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