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铁矿石谈判尚未见分晓,但个人认为结局估计不会乐观,今天从宝钢董事长辞职可见一斑,宝钢作为这次谈判的主要代表,如果谈判成功了应该是提拔重用才对,何以辞职呢?
当然把铁矿石谈判是一局很复杂的棋,任何把责任简单地归归咎于某个团体甚至个人都是不当的,一方是垄断的寡头,一方是一群嗷嗷待哺的中国钢厂,本身力量就不对等,再加之日本钢厂阵营的倒戈,估计能谈到季度性定价已经是成功的结局了,后期钢价的上涨可以说是已成定局,只不过是时间迟早的事,当然随着原料的高启,中国钢铁产业的整顿、洗牌可能也不得不将拉开序幕,粗放式的经营模式也必然被市场淘汰,除非出现行政强行干预。
其实,中国高价进原料,低价出口产品远不止于钢铁产业,石油产业也存在高价进口原油低价出口成品油的情况,纺织行业也存在高价进口化纤原料,低价出口纺织品的情况,只不过其影响力没钢铁大而已,老百姓不知道而已。 这是由市场结构决定的,一边是少数的供给,一边大量的需求,肯定是“少数”决定“多数”,群体的决策动力永远比不上个体的,在很多时候群体甚至不作决策,只会跟风和盲从。
当然,我觉得铁矿石的涨价也不完全是件坏事,钢铁行业也该走市场化道路了,大量高耗低效能的钢厂在中国冒着浓烟,生产出来的大量钢材积压库存,一边要低碳,一边却还要在产能大量过剩的情况下上新产能,本身就是畸型的,既然有形的手动不了,那就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清理吧。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铁矿石涨价能逼着中国钢铁产业走集约化、高效化的道路,并形成对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而不是通过政府出面干预或是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最后换回来众多钢厂的短暂歌舞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