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物质的奴隶(广义地震学·空间绝对论·第03章)


 

 

 

03章·时间是物质的奴隶

 

爱因斯坦曾感叹时间是很值得怀疑的东西。如果要问为什么?我的回答是,因为宇宙中、世界上压根就没有“标准钟”而是由不同的和具象的物质形式派生出来的。也就是说,由于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时间都是由不同的和具象的物质形式派生出来的,所以爱因斯坦才说“时间是很值得怀疑的东西”。于是,便有人会问了,就算时间就是由不同的和具象的物质形式派生出来的,那又怎么能说宇宙中、世界上压根就没有“标准钟”?这是因为,无论以地球为单位计算出来的时间还是以原子为单位计算出来的时间都不具有“标准性”,不能作为“标准时”,而只能作为“参考钟”。而从这个意义上说,时间不是别的,正是具象的和有所指的“物质的奴隶”——不要说人类参与了时间的制定。

 

 

1节·时间随具象物质而生并随具象物质而丧生

 

笔者以为,时间都是由具象的物质形式派生出来的一种东西,世界上压根就不存在“绝对时”或“标准时”。比如宇宙时、星云时、星系时,比如分子时、原子时、粒子时等等。也就是说,如果离开了一定的具象物质形式,时间立刻就会失去其意义——比如离开了地球时。或许有人会说,就算离开粒子时、原子时、分子时和离开了星球时、星系时、星云时、宇宙时,不等于在它们之外再无其它时,谁能说在宇宙之外没有“反宇宙”或“外宇宙”?如果有的话,上述观点就不能成立。笔者以为,如果存在“反宇宙”或“外宇宙”的话,那就更家说明没有“标准钟”存在了。

 

01·时间始终是一种具体的和有所指的东西

 

笔者经研究发现,无论人们认为时间有多么重要,有多么的金贵,都不能否认时间是一种描述具象物质形式的一种东西,而一旦离开了具象的物质形式,我们就无法计算时间了。比如“质子时”、“原子时”、“分子时”,再比如“月球时”、“地球时”、“太阳时”等等就都是伴随具象物质而生并伴随具象物质而亡的。请问,世界上有可以超越具象物质形式的时间吗?没有。大家不妨设想,连宇宙、星云、星系都不提了,还有宇宙时、星云时、星球时吗?

天体物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我们的宇宙曾经经历过一次“大爆炸”,在“大爆炸”之前,既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更没有各种物质形式。也就是说,是宇宙的“大爆炸”创造了时间、空间和各种物质形式。现在,我们先不讨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是否站得住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空间、时间和物质均是宇宙“大爆炸”的产物(笔者不完全认同)。当然,如果说空间、时间、物质均源于“大爆炸”,那也就自然说明,时间是有历史的了。

什么叫宇宙空间、宇宙物质、宇宙时间始于“大爆炸”?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现在所能观察到的空间、物质、时间的历史不会比宇宙的历史更长。大家至少应该承认,宇宙中的物质形式如宇宙中的星云、星系等均是“大爆炸”的产物,即如果没有宇宙“大爆炸”便没有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星云、星系、星球。换言之也就是说,如果承认宇宙中的物质即宇宙中的星云、星系、星球是“大爆炸”的产物,那就等于承认上述物体的时间,决不会比宇宙的历史更长。

诚然,上述是站在宇宙的角度上去看问题,而非站在一些具象的星云、星系、星球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如果是站在一些具象的星云、星系、星球的角度上去看问题,那我们会得出星云、星系、星球的产生与存在的时间也不会比星云、星系、星球产生与存在的历史更长的结论,顶多能得出一个“相等”的结论罢了。如此,笔者又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笔者想说明的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时间都是具体的和有所指的,表现为物质在则时间在,物质亡则时间亡。

 

02·时间是一种与具象物质同生共死的东西

 

或许有人会说,地球上天天都在死人,但他们谁也没有把时间带走。难道人不是一种物质形式吗?如果是,那作者又怎么解释上述“时间总是具体的和有所指的”那个问题?请问,同样是“具体的和有所指的”人是否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具象的时间?是的,回答是肯定的。大家知道,无论人的寿命有多么的长都会死,一个人由生到死,无疑就是这个人的时间钟,它决不会比这个人的寿命更长。至于说这个人死了时间还在的问题,那就更不是这个人的时间了。

大家知道,有许多动植物只能活一季,甚至其命更短,那人们能说它们有像人类一样的时间观吗?显然,回答是否定的。其实,不仅某种生命体的时间是具体的和有所指的,非生物体的时间钟也都是具体的和有所指的。大家或许知道,质子、原子、分子也都具有自己的时间性,表现为到了一定的时间它们就会发生变化(如碳14)。也正是由于如此,科学家才能根据其变化规律得出具象的和有所指的“质子时”、“原子时”、“分子时”而非得出“标准时”。

又据天体物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恒星、超级巨星、宇宙的末期,随着其膨胀的结束,会出现一种叫做“坍塌”的现象,而一旦到了那个时期,宇宙中的星际物质会迅速地聚集起来,形成白矮星、中子星、黑洞什么的。再一旦到了那个时候,外面的物质形式能够进去,而里面的物质形式却无法逃逸出来,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视界”——后来被证明“黑洞并不黑”,亦有一定的物质形式会辐射出来。当然,它们也有承载不了的时候,再次发生“大爆炸”。

如此,笔者又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笔者想说明的是,时间永远是一种与物质同生共死的东西,而它绝对不会比与之相伴的、物质形式的历史更长。表现在,该物质在,该物质的时间就在;该物质不在,该物质的时间则不存。或许有人会说,无论该物质有多么庞大,总会有比该物质更大的时间之存在,如此,笔者又怎么能说,“时间是一种与物质同生共死的东西”?为此,为了把这个问题彻底地搞清楚,我们就需要在下一节讨论一下具象时间的非物质属性。

 

 

2节·时间是具有相对意义上的非物质的一种属性

 

说了半天,时间究竟、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诚然,关于这个问题,是一个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彻底地搞清楚的问题。有人说“时间是运动的空间,空间是凝固的时间”;也有人说“时间是丈量物质运动速度的单位,是空间的格式化”等。然而,笔者以为,上述均不确切。那么,按作者的说法,时间究竟、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笔者以为,时间不是别的,而是一种因物质生而生并因物质丧生而丧生的非物质形式。大家在物理学、化学课上曾经听到过有“物质属性”这个范畴吧?那么,何谓非物质?又何谓非物质属性?时间为何是一种非物质属性?不妨一起来研讨一下。

 

01·时间是一种随具象物质同生共死的非物质形式

 

笔者之所以要在第一节阐述“时间随具象物质而生并随具象物质而丧生”,就是想告诉读者时间有如下特征,即时间的本身不是一种具象物质,而是寄生于具象物质身上的一种非物质形式。当然,如果有人把它当作是一种属性也可以,但需要特别说明一下,时间这种属性不是物理学、化学意义上的物质属性,而是一种与物理学、化学意义上的物质属性有本质区别的非物质属性也。那么,什么是非物质?简单地说,它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虚在。

大家知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是辩证唯物主义给物质所下的一个定义。那么,什么又是客观虚在?笔者的解释是,凡是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嗅不出,而且用人类发明出来的仪器都检测不出来的那些非客观实在。比如上述讲的空间、时间,无疑就属于客观虚在而非属于客观实在。当然还有其它非物质形式存在,考虑到篇幅的关系也就不再赘述。毫无疑问,作为非物质形式,它应该有多种形式的存在,时间只是其中的一种非物质形式。

诚然,我们谁也不能说时间不是一种存在,因为它的的确确就存在于我们身边。但是,笔者不能不说,时间这种存在只是一种,而且还是一种客观虚在而非非客观实在者也。那么,作为非物质形式的时间,它又是一种具有何种特质的东西?通过上述能够使我们了解到,时间是一种随物质生而生并伴随物质丧生而丧生的东西。也就是说,当具象物质产生时与该物质伴生的时间就生;当该具象物质消亡时,与该物质伴生的时间就丧生,不会比物质的生命力更强。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作者在上述已经阐述过了的观点,其实不然。为什么?因为这时的笔者是站在非物质的角度去看时间而不是从物质的角度去看时间。两者难道还有什么区别吗?当然,而且区别还非常之大,可以说有本质之区别呢。区别在哪里?区别就区别在:前者讲的是,时间是一种随物质生而生并随物质丧生而丧生的东西;而后者则讲的是,时间仅仅是一种具有相对意义上的非物质形式,其相对性就在于它是一种随物质生而生并随物质丧生而丧生。

 

02·时间是一种随具象物质同生共死的非物质属性

 

经研究发现,作为非物质形式,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绝对意义上的,一种是相对意义上的。比如空间,就是一种具有绝对意义的非物质形式,表现在,它不但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而且还不以物质的是否存在为转移(关于空间的这种非物质所具有的绝对意义,由于笔者将在以下的章节中予以阐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但是,同样作为非物质形式的时间则不同,它虽然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它却是以物质的是否存在为转移,因此它属于相对的非物质。

也就是说,作为非物质形式,时间的相对性不是由人类的意识或意志赋予而是由物质的相对性决定。比如,人类通过对一些“宇宙碎片”的研究发现,我们的宇宙大约已有120200亿年的历史,而我们的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系的年龄呢?当然,它们绝对不会比宇宙的年龄更长了。再如“原子时”就是由该原子的生命决定,又如“分子时”也是由该分子的生命决定;当然,生物细胞、宏观生命体和星球、星系、宇宙的时间等也都是由它们的生命所决定的。

以上说明了什么?说明作为非物质时间的相对性完全是由物质产生与存在,发展与转化来决定。那么,什么又是非物质属性?难道像物质一样,非物质也拥有自己的属性吗?是的,回答是肯定的。大家知道,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有一个“非物质遗产”的概念。什么叫非物质遗产?什么样的遗产可以成为非物质?当然讲的是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东西了。而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历史就是“文化遗产”这种非物质的一种属性,它当然可以区别于非物质时间。

它不仅可以区别于非物质时间,也可以区别于非物质空间,虽然历史、文化既离不开时间又离不开空间。如此当然也就说明,像物质一样,非物质也有属于自己的内在结构,而不同的非物质,不仅有区别,更有联系。当然了,不仅不同的非物质之间存在区别与联系,物质与非物质之间亦存在区别与联系。比如我们在上述研讨的时间就是与具象物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随着章节的展开,笔者将逐步介绍其它形式与意义上的非物质形式与非物质属性,这里就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