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遍地跑金驹,就看你能看见看不见。如果您能站在资源的角度而不仅仅是站在资本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么您就会发现,那个所谓的“金驹”正被您骑在身下。
由于传统核算的对象是资本,所以叫《资产负债表》。其最大的缺陷是,核算结果滞后于已经形成的事实,且无法做到对尚未变动的资产、资本进行核算,因而传统意义上的资本核算等同于对资本、资产所进行的统计。资源核算不仅可以克服上述“滞后”之弊端,还可以实现对资本的核算提前到“资本胎儿”的核算,因为资源是资本之源、资本之母。
企业拥有的资源与资本应该具有对称性,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般很难做到,因而出现资本与资源始终难以对称的状态也就成为了家常便饭。企业的资本与资源的不对称状态是如何发生的?又是从何时开始的?为何非要等到“已经发生”之后才去进行登记、核算与管理?为何就不能把它提前化?资源核算、资源管理无疑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诞生的。
何谓资本核算?
以资本投入与产出关系为对象而展开的一种核算模式。传统意义上的财务核算属于资本核算的范畴。而他们之所以没有把资源纳入核算对象,其根据是因为资源不体现核算单位之盈亏。
何谓资源核算?
最简单地说,资源核算是指非资本核算。简单地说,资源核算就是对有可能在较短的一段时期内可利用并可以被转化为资本的资源所进行的一种核算。资源核算有狭义资源核算和广义资源核算的分类。狭义资源核算又称单位资源核算,它是对本单位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而进行的一种核算。广义资源核算又称社会资源核算,它是对本单位以外的社会资源所进行的一种核算。
像财务、会计核算一样,无论是单位资源核算还是社会资源核算都有对应的类目、科目、子目和细目,当然也有一整套的核算规则与方法。由于内容比较多,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
资源核算和资本核算的联系
资源核算与资本核算有相似性,但肯定不同,表现在核算者究竟、到底是站在了一个什么样的立场上去看问题,如果是站在资源的立场上去看问题,那就属于资源核算;如果是站在资本的立场上去看问题,那就属于资本核算。大家知道,资本是已被利用和正在被利用并能够在利用的过程中给利用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物质形式(如生产资料)和非物质形式(如价值符号);而资源则不同,它有被利用的可能,也有不被利用的可能,但是,作为“资本之母”,资源却始终充当着为资本增殖保驾护航的作用,并且也都能够为利用者带来客观的、巨大的经济价值。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利用者都能够感受到其价值的存在。比如人们天天都在使用的空气和所沐浴的阳光,再比如本来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经济社会制度和管理制度等。事实上,并不所有资本已被和正被利用,也不是所有的资源均未被利用。
如果我们能够在资本核算与资源核算之间架起一座可以相互转化与沟通的桥梁的话,那么情况又会是怎样的呢?其结果必然是,一个资源(类似于中子)可以释放出一个资本(类似于质子),一个产品(类似于电子)和一个单位的货币(类似于反中子)出来呀!
资源核算单位的确定
对资源进行核算须首先确定核算单位。核算单位的不同,决定了核算目的、核算对象、核算意义之不同,也决定了核算类目、核算科目、核算子目、核算细目的不同。
资源核算单位也称资源核算者的立场,指以什么样的视觉去核算。对任何一个核算单位来说,其资源都有狭义性和广义性,因而有将“狭义资源”与“广义资源”区分出来的必要。
站在企业的立场上,有“企业内部资源核算”和“企业外部资源核算”;站在政府的立场上,有“政府内在资源核算”与“政府外在资源核算”;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有“国家资源”与“国际资源”。总之,由于资源核算有针对性,所以对资源所进行的核算就应该有相对性。
资源核算、资源管理的对象
这里讲的资源主要是指社会资源、经济资源、无形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管理资源等。如果上述是没有被利用和利用好的,上述便具有了“亏损资源”的性质。
笔者经过研究发现,资源转化为资本的条件或者说前提是拥有了一定资源的剩余,如剩余劳动、剩余产品的出现与积累——原始积累的过程。剩余劳动、剩余产品在没有转化成商品前,它们显然都具有资源性质,一旦被转化为商品,它们便具有了资本的原始属性,一直到最终转化为资本为止。换言之,若没有剩余资源这个条件或前提,任何一种资源都不可能转化为资本。这样,未被转化为商品的剩余劳动、剩余产品、剩余资金等都应该属于资源核算、资源管理对象。
诚然,上述仅仅是“一部分”资源而已,而人类历史上最大层次与规模意义上的资本绝不仅是指“剩余资源”而主要是指“过剩资源”即主要是指生产过剩资源、产品过剩资源和资本过剩资源等,因为它们才是导致企业亏损,经济社会危机的源头。谁能说产品过剩、经济过热不是资本过剩导致的?如果没有过剩的资本有生产过剩、产品过剩和经济过热现象的发生吗?诚然,上述过剩、过热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有对这些哪怕是相对意义上的“过剩资源”进行核算、管理的必要。
为何要对资源进行核算、管理?
只有对资本进行的核算而没有对资源进行的核算,无疑是经济管理学、经济管理史上的一大悲哀!就像只关注对资本胎儿的管理而不关注对资本母体的管理一样的愚蠢和不可救药也。我们的管理为什么就不能提前到对“资本之母”?
对资源进行核算与管理的意义
由于资源是资本之源,是资本的母体,具有转化、生成为资本的价值,所以对资源所进行的核算与管理便具有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预测学的伟大意义。
(1)可使企业资本核算提前化——如同把对资本的管理提前至资本母腹之胎儿。(2)具有预测企业经济社会的能力——由于能够把对资本的管理提前至资本之母,这也就避免了“资本之母”有可能生产出一个资本怪胎、死胎。(3)势必具有企业《亏损疫苗》和《经济危机疫苗》或《金融危机疫苗》的作用。(4)势必能为企业、社会团体和地方、国家创造出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5)从长远上看,能够为国家解决数以千万计的大学生就业——等于为社会创造出了与会计师同等数量的工作岗位,而且还能为企业创造有剩余价值的工作岗位。(6)“资源核算师”和“资源管理师”培训的过程,也是为主办单位、培训单位创收的过程——前期可以考虑免费培训,仅销售相关教材、光盘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资源核算、资源管理构成
资源核算又称资源核算法,它由资源分类法、资源记帐法、资源核算法三部分构成——以上统称资源管理法。通过对上述资源进行分类、登记、核算,产生《非对称资源报表》。有时,为了说明问题,也把它称为《亏损资源报告》——因为资源均是可以被利用的,未被利用便具有了“相对亏损”的性质。而对于企业、经济社会团体和国家管理者来说,利用的越多,产生的“亏损资源”就越少,能够为企业、经济社会团体和国家管理者创造的经济社会效益也就越多。而在这个时候,对上述资源的分类、登记、核算便具有了管理经济学的意义。正由于如此,上述之过程也具有了“资源管理”或“资源管理法”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