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中国零售市场陆续对外资放开,上海被众多外资企业选择进军大陆市场的登陆点;至此原有好德便利店的好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面临诸多困境,只要有对手全家的地方,自己的营业额就直线下降,入不敷出之下接二连三的关店,整个团队士气一片低落,这一切对于总经理来言都刚开始,这个恶梦什么时刻能够醒?
二、问题归结
对手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竞争,抢客流、挤位置、推新品、争资源(隐藏在深处的供应商和人力资源);这一切似乎都是以全家强势和好德的弱势而节节败退,全家比好德究竟强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全家能够承受大幅度涨价的房租成本?便利店怎么样才能经营出色,才能得到消费者认可?
便利店(Convience Store),1927年起源于美国南方公司,其产生背景在于:一是欧美超市步于大型化、郊区化后,购物距离、时间、商品、售后服务带来诸多不便;二是大型超市占地面积大,产品类别多,消费者选购时间长;三是,周末集中购物带来排队等待;四是,最重要的是生活中突然急需某种必须品,再长途奔波和花费太多时间是不值当的。1946年,南方公司创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因早上7点营业到晚上11点,故统一称7-11;然真正发扬光大便利店的是日本,全日本有5万多家,单店日营业额高达37000元以上(人民币),而且仍然在增长;日本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抓住了便利店的本质“贴近服务”,这种贴近不局限于距离上、时间上的,更是在消费者需求心理的把握,吃“惠春卷”风行到“漫画”书架,无不一次又一次掀起了消费者光顾便利店高潮;按照日本中小企业厅编写的《便利店服务手册》并得广泛认同的便利店是指,在一个小的商圈内,用开架售货方式,销售日常生活必须品长时间营业的小型商店。并且进行特征量化,新鲜食品销售份额在30%以下,营业时间在16小时以上,营业面积在200平米以下自助式销售店铺。
便利店本质是“快捷”的满足消费者“所需”,这种快对于顾客来言,即需即得,对于经营者来言,快速准确响应;对于成功经营全球近3万多家的7-11便利店有更多准确的数据:
• 年轻未婚为主,20-29占53.4%,30-39占19.2%,15-19占9.6%,未婚:已婚=60.3:39.7
• 男女比例基本相当女:男=53.4:46.6
• 白领38.4%、学生17.8%、家庭主妇16.4%
• 消费者月均收入2993,均次消费额24.14远低于超市77.66
• 购物出行:步行39.4%,公交29.6%,地铁14.1%,自行车11.3%,私家车2.8%,步行5分内到达22.9%,15.7%的5-10分钟到达
• 每周来店频次:便利店2.19次,超市1.07次,大型超市0.8次,购物中心0.74次,百货店0.38次
• 平均购物时间:在超市或大卖场最短时间5分钟以上,而在7-11是1分55秒
• 71种商品选购,一般食品78.9%,书籍7%,日用品/化妆品/礼品均为2.8%
这是北京大学2005年对北京地区7-11便利店33家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整理所得《北京城区便利店空间布局和居民利用特征》相关数据一部分
由此可见,对于便利店经营者要做位便利店的定位,区分便利店与超市(产品类别相对较少,没有生鲜食品),便利店与小杂货店(夫妻店,个体经营没有连锁经营优势,如统一品牌形象,规范的服务,集中采购的规模),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做到位置就近服务,内部陈列有序,商品满足日常生活急需,便携,频繁购买,即买即用。
三、解决之道
好德便利店应对竞争立足于“练好内功”,再谋“远交近攻”。
按照运营学的观点,练好内功,首先,管理层要有正确的“运营思想”认识,要勇于面对问题和学习,善于观察总结,积极进行市场调研,锐意做好变革,找到问题所在是关键的第一步;
其次,做好问题分类研究,科学的调研态度,选址,房租成本核算,产品品类选择(标准化与特色服务),布局改进,产品陈列,服务员素质,物流服务支撑,新产品研究,促销,资本运作等各方面,通过与行业标杆对比学习,发挥员工主动性,寻找解决之道;
再次,做好问题解决的落实,强化培训,标准化,手册化,监督反馈,考评,从改变到要求,从要求到习惯,从习惯到自然;
最终,要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形成变革创新文化氛围,成本压缩永无止境,经营提升持续不断。
四、应对策略
攘外必先安内;
1、深入调研
2、贴近消费者选址和密集布局
3、产品品类调整,
4、门店布局和陈列
为增加销售额,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客流量,二是提升APU值;具体措施:
小结:了解消费者,品类精简化,特色服务标准化,因时调整,持续挖潜,天天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