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社会的住房改革成功吗?


我们社会的住房改革成功吗?

-----因为它既没有带来住房公平,又没有实现公民有房子居住的目标

/汪华斌

今天我们几个朋友在一起吃饭,谈到了北京公务员用内部价购买商品房的新闻;大家都说这是以权谋私,而我却说这只是再次证明了中国住房改革的失败。我们不会忘记改革目的是什么,它一是公平,二是效率。然而在我们的住房改革三十多年的今天,竟然还是以单位内部价的形式来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这就说明我们标榜的商品房实际是没有作用的,所以依然还是通过单位来实现解决住房难的问题。正因为如此,现在住房还是要靠单位而不是商品房的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它从几年前税务局的别墅到今天的北京公务员内部价买房,全部证明了商品房难以实现中国人的住房问题。既然中国人任何时候还是只有依靠单位才能有住房,那么我们当初的住房改革又是为了什么呢。

我们不会忘记中国的住房改革,当时就因为住房分配不公而进行的改革;想用市场化的公开原则代替单位的分配不公。是啊!当时因为单位效益不同,所以同样的人员却有不一样的住房差别。即使是同一个单位,因为以权谋私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每次新住房,实际都是领导先住。正是因为想实现住房公平,结果我们引进了商品房概念。然而我们忘记了住房改革的外部环境,那就是我们社会购买商品房的人群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正因为如此,结果我们社会首批商品房的购买者却是港澳台的老板们;他们本身的收入就是与大陆人不在一个财富线上,所以首批商品房对他们而言是小菜。有个台湾老板给我讲,他在每个大城市都买了商品房是为了不住酒店;因为住商品房比住酒店便宜,这就是我们住房改革后的首批商品房的去向。

正因为港澳台老板们大量购买商品房和包二奶,从而引发了我们社会商品房的狂热;因为我们社会先富起来的人也要学习台湾老板,开始包二奶和养情人了。所以我们社会第二批真正购买商品房的不是别人,正是一些暴发户。这些暴发户的包二奶和养情人,极大地刺激了我们的官员;从而第三批购买商品房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社会的官员和权力者。这些人在新生活的引导下,实现了买商品房养情人的目的;从而既开创了中国包二奶和养情人大国的目标,也正式拉动了中国商品房的需求。因为中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跟风,当商品房狂热之时刺激更多的中产阶层纷纷参加到购房之列;在这些人全都去竞相争购商品房之时,竟然误导了中国人;大家普遍认为商品房能增值。在商品房增值的期望下,大家抢购商品房成风;这时的商品房早就不是居住功能了,而是投资载体。正是这样的价值观,使我们社会出现一人几十套商品房的现象;结果我们社会房地产开发永远供不应求。在政府、开发商、银行等价值链上的所有人都大发横财之时,从而再次刺激了商品房的火热。

然而无论商品房如何火热,我们社会的任何全民所有制单位都没有真正把住房权交到社会;从政府机关到事业单位,从大专院校到国有企业;所有单位还是一如既往地修建住房。唯一不同的就是名称不断更新,当然对老百姓也多了一个不分房的借口;就如同我们的下岗人员,没有任何单位分住房他们;而要他们自己去购买商品房。最后是我们社会计划经济时代的住房不公,而商品房时代更加不公;一方面权力者的住房越来越高级,另一方面是没有住房的老百姓也买不起商品房;从而出现住房改革造成住房两极分化。

在住房改革引导的住房两极分化中,任何单位都会用权力谋求单位住房的豪华化;如浏阳市地税局别墅小区只要12万元定购房屋款就行了,这是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无法享受的权益。再看宜昌市地税局别墅群购买每平米仅1000元,而一墙之隔的商品房独栋的一般200万元起;至于宜昌市地税局领导出面解释是商品房,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现在单位建自己内部的住房,全部是换一个名称对外委托。就连这次北京公务员的购买住房,实际价格只有4000元/平方米;可真正的商品房是多少呢,全部是它的十倍以上;这就是我们住房制度改革的好处,用权力谋私都合法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然商品房不能解决我们社会单位解决住房的问题;同时又解决不了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它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我们社会既然能规定城镇居民不能在农村建房,那为什么又不规定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同样不能买房呢。如果不是港澳台老板的大量购房,如果不是一人购买多套住房;我们社会的商品房还能如此方兴未艾吗。看我们社会现在一方面是富人有多处住房闲置,另一方面却是老百姓住在危房和破房。这些住了几十年破房的人还在等待,等待不知那一天才能来到政府经济房。

是啊!如果我们社会规定按户口所在地一户一房的原则,我们社会能有这么多的人没有住房吗。既然住房改革没有带来公平,也没有解决公民的住房问题;而且还没有解决我们社会产权多元化的问题,这难道就是我们当初向往的住房改革目标吗。按照这样的住房改革方案,它只是剥夺了我国下岗的6000多万人的住房权力;因为这些人既没有单位建住房,也买不起商品房;所以改革实际是使这些人遭受住房更大的不公,难道这就是我们的住房改革成果吗。如果这不是改革成果,那么就证明中国的住房改革是彻底失败了;因为它带给我们社会的后遗症问题,估计两代人都难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