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河南发生两起官民冲突事件,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一起是睢县城郊乡乡长张友军因不满上访村民魏克兴用其茶杯喝水,与对方发生肢体冲突,进而喊来派出所所长,将其拘留;另一起是新郑市辛店镇镇委副书记安群楼骂64岁农民曲花枝为“母老虎”,曲因回骂一句“你妈才是母老虎”而被拘留。尽管当事者已经分别受到处理,但很值得广大官员反思。
两名乡镇官员,无疑都认为自己的权威受到老百姓的冒犯,不给对方一点“颜色”,无以挽回自己的“面子”,甚至“没办法在当地干下去了”,盛怒之下动用公安拘留村民。而事与愿违,两乡官的暴戾行为立即遭到了舆论的猛烈批评,然而事与愿违,不但没守住所谓的威信,还被免职、停职查办,落得个威风扫地的结局。
乡镇官员身处基层一线,时常要与老百姓打交道,有没有威信、如何树立威信、怎样维护自己的威信,的确很重要,也是一门学问,直接关系到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关系到有没有号召力、能不能干出起色。但是,在民主社会里,官威不是靠专制就能够绑架来的,而缘自于对民众的敬畏,建立在赢得民心和老百姓良好口碑的基础上。
敬畏民众,首先要尊重老百姓的人格尊严。无论是官是民,官职有多大,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你希望老百姓尊重自己,首先就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群众热茶相敬,就是天经地义,自己的茶杯被老百姓动了,就不得了了;自己动粗口可以,群众“回敬”下就受不了了,这是典型的贵贱、尊卑、等级观念在作怪,是对群众人格的粗暴侵犯。如果当初他们少一些霸气,多一点雅量,也许又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局面。
敬畏民众,就要有善待民众、善纳民意、善为民生的襟怀。党的执政为民理念,决定了党员干部必须牢固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民的利益是最高利益,民生是第一位的大事。两起官民纠纷,其实都是因为拆迁补偿的争议而起。如果我们的官员能够有这样的意识,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心平气和与老百姓沟通,严格依法确保老百姓的合理权益,这样的冲突完全可以也应该避免。
敬畏民众,还要正确行使好自己手中的权力,不专权、不越权、不枉法用权。权力是人民给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可是,极个别地方官员手中握有权力后,便自觉高人一等,不可一世,在老百姓面前耀武扬威,更有甚者,依仗权力,欺压百姓,作威作福,怎能不令老百姓寒心,又如何谈得上树立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呢?两地乡镇官员借助公权动辄对老百姓抓、拘,就是极好的反面典型。
因此,希望广大基层官员从中汲取深刻教训,用良好的官德建树自己的官威,时刻敬畏民众、依靠民众、服务民众,共同致力于一方的稳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