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建言:富民是根本,人人都有三百块
先跟朋友们报个到,通报一下我的近况。来上海一个星期,投投简历,看看电视,除了第三天到浦东新区转转,顺便到上海博物馆参观了一下,基本都在宾馆休息。
至于求职的成果,也一并晒一晒。我在智联招聘网注册了一下,也填了简历,好几天也没接到面试通知,本想自己也算个人才,没想到这么不受待见,没办法,昨个又把简历好好润色了一下,写的比较详细,直到今天,才算接到面试电话。我看了一下我的简历点击率,170强,这样算来,面试通知率也太过差强人意了。不过从中也反应出咱们大上海人才济济,很好,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少在人才这方面是不存在问题的。
这些天,除了等待,就是休息,休息之余,就得琢磨点事情。自己的事、家里的事都没啥可想的,公司呢还在寻觅当中,没的可想,那就琢磨点国家大事。期间正值两会,也看了一些相关的报道,我看核心就是一个调结构、扩内需的问题。
中国不缺人,人人都是消费者。我们学术上有一个观点,有购买力的消费者,才算是需求主体。没有购买力,就没有需求,购买力是什么,购买力就是钱,没有钱就没有需求。难怪,咱们产品和服务都是为有钱人提供的,因为只有有钱人,才能拿金钱来交换我们的服务与产品。没有钱,你就没有需求,没人搭理你。
扩大内需,就是要让人手中有钱,有钱,才有购买力,才能去带动消费,有人消费,才能扩大生产,扩大生产,才能有更多人就业,就业状况改善,人们手里才能有更多的钱,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问题出来了,钱从哪里来,如何才能有钱?一般来讲,钱是通过劳动交换得来,按劳分配是我们现阶段最主要的分配方式。而我们共产主义理想是按需分配,这里面的需应该是需要,而不是学术意义上所说的需求。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分配问题,也就是大家所议论的,政府不仅要做大蛋糕,还要切好蛋糕。
切蛋糕的事情暂且放一放,先说一说公民生存权的问题。这在两会中也有所涉及,那我今天的话题就先从这里说起,生存权是每个公民最起码的权利,国家应该给予保障,而事实上呢?
我们的小公民出生了,他没有需求,因为他没有钱,所以只能靠家庭来抚养,家里面穷,他的生活条件就差,家里人有钱,他的生活条件就好一些。这事放在以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时至今日,做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难道国家就没有对我们小公民抚养的义务吗,小公民属于一个家庭,但更属于一个国家,作为国民,就有需求,就需要钱来满足他的需要,如此,方可让他感受到一种尊重,享受到起码的国民待遇。
保障国民的生存权,给予起码的国民待遇,凡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每月发放三百元的基本工资,每个人,首先都是消费者,其次才是生产者,为每个公民发工资,不存在公平性方面的质疑,同时人们手里也就有钱了,扩大内需自然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我想对于我的提议,大家也许会有两方面的质疑,一是不劳而获应不应该,另一个方面钱从哪里来。
先说第一个问题,不劳而获应不应该。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不劳而获开始的,我们一般不劳而获二十载,然后才充当生产者的角色,工作三四十年,晚年还将不劳而获,所以这方面应该不是什么关乎道德的大问题,我想很少有人会因为多了三百块钱而不去工作吧。
那么我们来看看第二个问题,钱从哪里来?咱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我们国家有太多的财富,来源大抵有三个,一个是税收,第二一个是国企的赢利,第三一个就是国有资源的出售所得,就拿土地一项来说,最长出售期为70年,国土资源轮番出售,仅此一项,就有不菲的收入,而且源源不断。作为国家的财富,除了搞公共事业、搞防开支、行政开销以外,另一部分就是公民分红。
所以我提议,让每一位公民都享受到做国家主人的权利,无论是幼小的婴儿,还是老人,也无论他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也不管他是老板还是打工的,即便是监狱的服役犯,只要他还是国家承认的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就应该给予公民待遇,每月有国家发放三百块钱的分红,这也是对国民生存权的有效保障。
一月300元,一年3600元,中国人口有十三个亿之多,仅此一项,国家年支出就在四万多亿。但我想,咱们中国不是太差钱,不够的印一点,印钞成本应该不大,至于通涨之类的问题,中国有那么多的专家学者,应该可以想办法解决吧。此项提案实施成本很低,不存在公平性方面的争议,更能有效缓解社会矛盾,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大有益处。胡思乱想、胡言乱语这么多,就此收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