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家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新标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被重点提出。无论经济结构的调整,还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质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这一点上,创业板无疑有着先天的优势。因为创业板应突出的市场定位和板块特色,就是多吸纳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企业,及其他领域成长突出的企业。
这与国家正大力倡导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谓一脉相承。诚如全国人大代表、江苏证监局局长左红所言,随着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的关联度越来越高,资本市场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
从目前已发行待挂牌的创业板公司来看,就赢在中国很好体现了这一要求。如沈阳新松机器人的智能型服务机器人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已成为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扶植重点。乐普医疗、安科生物等高端医疗和生物医药行业也十分具有典型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创业板成批造富的效应,已引起越来越多人对高新技术行业的关注,民间资本有望被更大规模地带动投身于当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创业板形成一定规模之后,就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之时,而创业板最终将成为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载体。
应该说,创业板推出对扶持自主创新的巨大作用,放到中国特定的融资环境背景下或许更易于理解。长期以来,融资难一直都是中小企业的老大难问题。即使已上市的中小公司属于行业内佼佼者,融资成本尚且明显高于大企业,更别说其他千千万万还无法达到上市标准的小公司。而在银行惜贷、经济环境不好的背景下,其融资更是难上加难。可以说,在这一背景下丝绸,创业板应运而生,它的诞生无疑能为数量众多的自主创新和成长型创赢在中国业企业提供资本市场服务,一解燃眉之急,其意义不亚于“雪中送炭”。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创业板推出做了充分肯定。的确,虽然目前挂牌上市的创业板企业还为数有限,覆盖行业也还不宽广,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原因在于,一方面,创业板市场的破茧而出,顺应时势,体现了资本市场对成长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支持。这是科技型企业与创业板市场心心相印的原动力:成长型企业需要借助创业板融资输血进一步发展,创业板市场则使一部分最优秀的创业企业群体通过发行上市获得直接融资,并且通过示范效应与杠杆作用,激发更多的优秀中小企业积极进取,最终实现借助登陆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梦想。
另一方面,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数以万计,涉及行业千姿百态,按照以往主板的上市要求和标准,或许短时间内上市之路难以走通。创业板独特的市场定位恰好弥补了这一缺憾,未来登陆创业板市场的企业行业属性必将包罗万象,异彩纷呈,最终为孵化“两高六新”的新兴行业企业发挥源源不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