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性的方法作分析:楼价上升会令买得起楼的人减少;需求减少后,价格自然会向下调整。这样简单的理论,不用度过经济学,普通人也会明白。但人们负担楼价的能力,并非一条清晰的界线,而是一块模糊的延展区。如果等人们真的买不起楼,楼价才停止上升,那楼价再升一、两倍,也不是没有可能。在1981年时,人们供楼的吃力度,就比今天大很多。可见楼价的泡沫可以吹到很大仍不会爆破。
在现实世界里,楼价不升的时候,大家都不关注楼市,需要买楼的人也不着紧,亦不会趁低吸纳,反觉得租楼可有余钱改善生活质素。在这个时期,经济学所说的,价格下跌会导致需求增加的情况,根本不会出现。人们之所以会不想在楼价下跌的时候买楼,是因为这会导致投资上的损失。
相反,当楼价上升的时候,买楼赚到钱的故事就会四处流传,用家与投资者都会被价格上升的消息刺激得蠢蠢欲动。看好后市的人会用自己的行为,去证明自己的判断没有错。他们看好楼市,于是资金投入楼市。多了资金投入楼市,楼价就会上升。楼价上升,看好者就觉得自己眼光正确,于是加码再投资。这种自我完成的机制一旦起动,就不容易自动停下来,非要等市场上的资金消耗殆尽为止。
现实是楼价的升跌常与交投量的升跌同步,所以很难说清楚是楼价升,导致交投升,还是交投升,导致楼价升。两者亦因亦果,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加上人性的贪婪与恐惧,怎叫楼市能有理性表现?最近,香港楼市就已进入非理性阶段,楼价已升上十一年来的高位,除了97年入市那批业主尚要亏损外,大部分有楼在手的人都处于有价赚的境况。很多人会在这种情况下,觉得自己眼光独到,天生善于投资。加上有内地资金来港推波助澜,形势随时会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