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安徽的风阳是朱元璋的老家,都听过那首有句的风阳花鼓:“说风阳,道风阳,风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荒”年怎么办?只好是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了。
然而,风阳一度成为乞讨之乡,以乞讨为生真的是因为遇到了“荒”年,而不得已为之的吗?其实,“荒”的因素可能也有那么一点点,但这种“天灾”却并非是造成这一现象主要的原因,主要的原因乃是“人祸”所致,而造成这种“人祸”的主角恰恰就是鼓词所唱的那个朱皇帝——朱元璋了。
由于朱元璋出身贫寒,从小备受那些豪强大户的凌辱与欺侮之故,他的内心始终有一种自卑与嫉妒的心里,当然,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这种心里,在任何时代都会有,但是,如果有这种心里的人只是那些始终处于社会底层的,那倒也没有什么关系,最多也是发发牢骚,出几句粗口罢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心理的人到了可以生杀予夺的帝王之位时,这种心理却有可能变成一种变态的行动。朱元璋正好就全部符合了这一系列的条件。
朱元璋扫荡豪门大户的行动早就他正式建立大明政权的时候就开始了。而他的这招手法,也不是他的首创,而是学的与他有近似出身的大汉皇帝刘邦。想当初,刘邦定都长安之后,为了实现他的“强本弱末”之策,曾经强行把10万天下豪门大户强制迁离本土,填实关中。朱元璋对刘邦的这一做法非常的欣赏,因此也效法刘邦,在公元1367年消灭了盘踞在苏州一带的张士诚之后,一半出于上面所说的心理,一半出于对苏州一带的老百姓对张士诚的支持。朱元璋将一大批苏州的富民迁徙到他的老家安徽的风阳。八年之后的洪武七年,朱元璋再次下令将14万户江南富户强制迁到风阳,以填实帝国的中都。
那些被迫迁徙的江南富户,在被强制迁徙时,只能带走金银细软,而他们原先所拥有的大片土地和大量的房产等,或被官府没收、或落入他人之手。而到了风阳之后是不允许随便离开迁徙之地的。
从此,为了探亲扫墓、祭祀先人,他们只好化装成乞丐,以逃荒要饭的名义,从风阳流落到江南各地。久而久之,也就成了风俗。而那段著名的风阳花鼓据说就源于此,而个中的凄凉与愤恨,只有他们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