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案:应建立高校毕业生“教师役” 机制!


我的提案:应建立高校毕业生“教师役” 机制!

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将会进一步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是的问题,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边程先生在与笔者交流的时候产生了“教师役”的想法,并坚持认为实施“教师役”从意义上将远远超出让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举措。

一、“教师役”的提出背景: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比如:瑞典、荷兰、挪威、新加坡等国家为了加强全民国防意识都有全民服兵役的要求。在我们国家由于兵源相对比较充足,所以是采取自愿应招入伍的原则。根据调查我国城市大学生毕业就业难和农村中小学教师严重缺乏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来讲,根据《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摘要)》2007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有专任教师907.7万人。从城乡分布看,县镇和农村的教师占82.7%。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约有1/4的教师工作在艰苦地区。外语、音乐、体育、美术和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相关课程难以开齐。2006年,全国有508个县每县平均5所小学不足一名外语教师;西部山区农村小学平均10所才有一名音乐教师;中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三门学科教师平均每校都不足一人,致使部分学校无法正常开设规定课程。据中西部9个省(自治区)的学校数据统计,2006年,3万多所村小学的班师比平均仅为11.34万多个教学点的班师比平均仅为11,均远低于全国小学11.9的平均配置水平。这些地区学校的教师严重不足,进不去、留不住问题突出。根据这份报告,我国每年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缺口约为300万。近10年来,国家虽然也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比如:建立了新的学校、改善学校设施等,但对农村教师队伍的改善和提高一直是困难重重,主要原因是没有教师愿意去贫穷和落后地区教书。另外一方面2009年高校600多万毕业生面临严重就业困难。根据上述现象,参考各国“义务兵役”的实行办法特提出关于“教师役”的构想。由国家财政出资,让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义务从教1-2年。

二、实施“教师役”的优势:

1、可以大大缓解目前甚至将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使大学生可以先到最艰苦的地方获取工作的经验。

2、可以解决目前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短缺,尤其是在英语、音乐、美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师短缺问题。当代的大学生知识丰富,信息量宽广,他们去农村任教,可以给农村封闭的教育体系带来新鲜的知识和信息。

3、可以提高大量“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个人素质。这也是目前城市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最大担忧,他们从小娇生惯养,自我意识强,缺乏任劳任怨,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教师役”也给他们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学会坚强。所以他们在施教的同时也在被教,这是个双赢的过程。

三、”教师役”的可行性和实施办法:

在”教师役”开始实施的时候可采取有组织和自愿原则。可以在中西部地区教育欠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做试点。实施的步骤是:
    1
 教育部门做好认真的统计和调查,确定希望教师援助的地区和人数。
    2
 国家财政根据教育部门的统计预算财政的支出。
    3
 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做出”教师役”的财政方案(这个方案可以和教育贷款、奖学金、还有未来就业企业和个人还款计划来统一规划)。
    4
 在选定为试点的城市和高校,确定参加”教师役”的高校毕业生。
    5
 接受”教师役”的地区和学校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
    6
 “教师役”完成后学生的优惠就业条件(教育部要建立就业平台,让企业支持参与”教师役”的高校学生就业,为他们完成”教师役”后提供就业优先。)。

    四、“教师役”在实施过程中将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1、一窝蜂地行动让人们联想到当年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解决的方法必须是教育、财政、就业几个部门细致地工作。同时在实施初期还是采取有组织和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2
、“教师役”的学生到农村后的生活保障问题。因为缺教师的地方大都是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而去从教的教师大都是城市孩子,所以要考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给予他们。
     3
、“教师役”的时间一般定在一年,一年以后,第一批教师离开,第二批教师来,要充分考虑课程的衔接和教学的质量。建议教育部能针对这类教师提供严格的“课程教学大纲”。还有在赴”教师役”前做短期的教育培训。

五、实施“教师役”与“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不同:

教育部下发的《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以及《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中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举措相比,“教师役”无疑是一个新型的提法,也是一个利国利民且能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又一举措。实际上,我们是参考当前实行的义务兵役制而提出关于教师役的构想的。它与农村教师特岗计划最大之不同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出发点不一样:

实施教师役制度,不仅可以解决贫穷和落后地区的教师缺乏问题,还可以提高大量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城市家庭对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自我意识很强,缺乏任劳任怨、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服教师役,可以给他们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学会坚强。他们在施教的同时也在被教,这是个双赢的过程。

而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主要是通过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村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待遇不一样:

实施教师役制度,所参照的是义务兵役制,是以“服役”的方式而展开的。到农村去参加教育工作的大学生主要责任是尽“义务”,使大学生在最艰苦的地方获取工作经验,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聘用或分配。因此,在教师役期间,除考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给予他们以外,是没有固定的工资与太多的补贴的。

而在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中,中央财政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特设岗位教师的工资性支出,并按人均年1.5万元的标准,与地方财政据实结算。特设岗位教师在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其他津贴补贴由各地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凡特设岗位教师工资性年收入水平高于1.5万元的,高出部分由地方政府承担。

    3、用人形式不一样:

    实施教师役制度,是对那些需要岗位而缺乏经验的大学生的一种锤炼过程,可以自愿也可以由学校统一组织;既不用签定什么聘用合同,也不必规定什么标准。简单的说,教师役就是正式获得岗位前的一种 “义务见习”行为。而到“服役”期满,想留则进入教师聘任程序,想走则随其所愿。

而“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规定,特设岗位教师在聘期内,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进行跟踪评估。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对不按合同要求履行义务的,要要接受批评教育,督促改正;对不适合继续在教师岗位工作的,应及时将其调整出教师队伍并相应取消其享受的相关政策优惠。

4、时间设定不一样:

我所提出的“教师役”,时间一般定在一年(当然也可以适当延长),一年以后,第一批教师离开,第二批教师来。其目的就是让高校的大学生能够暂时有事做且能够为农村经常带来新的思想与信息,能够在大学生经常往来的过程中形成农村教育事业的“源头活水”,为封闭的农村教育打开视野,注入生机与活力。

而“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目的是为让大学生在农村终身任教。特设岗位教师聘期是3年,用5年的时间实施完毕。这样等到“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完成后、农村教师队伍饱和时,势必在教师的“相对稳定”中失去新鲜的力量注入。

总体上来说,“农村教师特岗计划”是带有一定功利的、短期的农村教师补充计划;教师役是一种带有公益性色彩的、具有长远意义的农村教育发展制度。——教育是富国之本,教育是强国之本。中华民族的科技兴国的希望就在我们的教育事业上。实施“教师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笔者真诚地希望“两会”或教育部能够切实考虑这一建议,并能够将部分的“优先”待遇移嫁于“教师役”!

(提案人:李吉明,全国优秀教师,教育时评人,人民网十大教育名博、十大魅力男博,新华网、凤凰网、央视网、博客中国、博客日报等专栏作家,现供职于河南新乡教育行业。邮箱:[email protected],电话:13849365034201035日晚于河南新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