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两会的情况来看,“富民大旗”将越举越高。“县域经济”将成为重中之重。这是十二五计划的大趋势。但如今,需要资金的得不到资金,不需要资金的有的是资金,这就是中国的“流动性过剩”。
中国历史告诉我们:秦统一六国后,废封藩,置郡县,在全国设48个郡,郡下设若干个县。自此物换星移,各王朝以及王朝各代皇帝在历史长河中均成为匆匆过客,但县的建制却一直延续至今。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上看,除了县级市以上的城市市区及其郊区外,我国的辽阔领土和多数人口都由县管辖。县域经济为什么致命的重要?县域经济是最基层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整的基本单元,它一端在农村,一端在城市,是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之间的结合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总量指标都要在县域实现。所以,县域运行状况如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现在和未来。
科学发展县域经济,就需要一些科学的方法论。多年国内外实践证明,发展创业投资是有利于经济方式转变的。而政府引导基金就是一个重要引擎。但政府引导基金的投放不应只是在大都市,更应该大面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县域。扩大直接融资,就要一杆子插到底!中西部创业投资体系要尽快建立起来的前提,首先是建设好省级创投引导基金,然后用FOF的形式,将基金有计划的分配到县城。再由县级部门组建县级创业投资基金。这就是省管县的金融新渠道。隔过银行体系,直接为县域金融注入活力,扶持当地群众创新创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放的重点应当在县域,这有利于各类资源向县城聚合。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用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升级。这就要求政府引导基金有一个正确的义利观。基金投放就不应是“重义轻利”,更不应该是“见利忘义”、“不仁不义”。而应当是“以义取利”。
随着国务院加大对创业投资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都开始建立规模不小的政府引导基金。但要警惕这部分公共资产被官僚利益集团搞成“老鼠仓”,不见声色把基金拨拉到自己的小皮包里。还有的政府好大喜功,学着外国人搞投资后期的私人股权投资,这实际上对战略产业发展帮助不大。中央拨给地方的政府引导基金,有些但地方政府不会操作。中央也没有给出标准和办法。有的政府就去聘请一些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领域有所研究的律师顾问团,这本身没啥错。错就错在这些律师一旦和政府的部分官员“黏糊”在一起,遴选管理机构的标准就会出问题。当然,引导基金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带动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进来。因此我们要清晰认识民间资本几种类型,对于不同的“民间资本”要有不同的应对策略。一种是改革开放以来,靠自身努力和市场公平竞争的私人合法资本;一种是靠与官权勾结获取暴利的“民间资本”;还有一种是“外来”的“民间资本”。第一种不能遏制其进。第二种不能不退!对于第三种,当视具体情况而定。
有的学者建议,用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来刺激经济。我告诉你,这些并不能真正刺激经济。中国的许多问题都与财富结构失衡有关。解决的办法有许多,其中有一点最重要,那就是用新思路“均贫富”;就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用支持创业的方式,调动民资活力,给县域直接注入“内生增长点”。因此,好的机制、好的管理体系,好的战略组合,都应延伸到县域经济里来,这才是我们的必破之题。世界经济越不明朗,越要重视县域经济。在这个时候,其重点就是加强对农民,农业,农村的支持,进一步促进消费和个人投资以及鼓励创业就业的政策等。中部地区是中国经济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中间地带,是保持中国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基石。中部六省的县域经济更是重中之重。这里的改革成败,决定未来几十年的政经去向。
2010年,若政府不拿出真手段引导民资走上创业投资的道路,走进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中,他们将继续成为股市、楼市的热钱,成为高利贷的主要源头。如果我们还抱着“房地产业支柱地位不能动摇”的陈旧观念不变的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成空谈。共产党人总喜欢在开会时总讲: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创投与创新创业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但我们仅仅把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到:好箭,好箭!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是值得反思的。
高举富民大旗,将创业投资开进城关镇
评论
编辑推荐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