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日正式亮相的上海世博会,从宏观意义上说,实属一场人类文明的「焦点盛宴」。若是从两岸关系发展的角度着眼,却是「两岸交流大舞台」。
八年前,当上海正式取得举办2010年世博会,中国人第一次办博展博,两岸同胞乃至世界舆论始终带着这样的牵挂——台湾会参博吗?
事实亦是如此。当台湾暌违40年,离开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后,首度参加中国人举办的新一届世博会,本身具有历史性意义。更重要的是,当人们知道:世博会的吉祥物——凝聚「四海之宝」寓意的「海宝」出自台湾知名设计师巫永坚;世博会的主题歌——回荡黄浦江的《世界》出自台湾知名歌星伍思凯;世博会的主题秀——《城市之窗》由两岸三地的艺术家共同演绎……此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台资企业、台商品牌成为世博会的高级赞助商、特许商品赞助商、餐饮赞助商,等等,「上海世博会是『距离台湾最近』的世博会」变得名副其实,台商争取「上海世博红利」亦会梦想成真。
诚然,更深层次的两岸文化交融、两岸心脉交流,因世博变得愈加紧密,更加深入人心。上海世博会将对两岸关系产生全方位、多层次的影响。它不仅成为了灵活、务实及理性处理两岸关系的典范,不夸张地说,也开创了两岸政治互动的『世博模式』,推助两岸交流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