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时代制造业竞争力将越来越弱,服务业才是控制价值链、供应链的重要抓手。”在18日的“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广东”报告会上,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直言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急迫性,并建议已错失两度服务业发展良机的佛山,重新定位未来发展道路,打造新佛山模式。
没有危机广东也会有问题
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中国采取扩内需、产业振兴、积极货币政策等举措,将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虽然当前有人预计经济可能二次探底,但王先庆认为,从GDP和相关数据来看,中国基本走出了危机,并因发展阶段不同而与欧美国家面临不同的“后危机时代”。
“如果危机是一场感冒,发展市场经济多年的欧美国家就像老年人,恢复能力弱,中国是抵抗力强的年轻人。欧美在后危机时代可能走向衰退,中国则可能走向强盛。”基于此,王先庆认为,面对危机给广东经济发展带来很多不良影响,如打击出口、民工荒等,政府和企业应持更为积极的态度。“没有危机,广东也会有问题,这些问题是改革开放30年积累下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感谢危机让问题提前暴露。”
后危机时代最大主题是转型
“广东经济发展模式所依赖的基本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后危机时代最大主题就是要推动转型。”王先庆指出,这场转型涉及市场、产业、资本、企业和社会五个层面的转变。在市场转型方面,他建议不仅要从外需市场转为内需市场,由外资、外企掌握市场主导权转为自己主导,还要推动广东由工厂时代转变为商人时代,培育更多的广东大商人;在产业转型方面要由制造业为主转变为服务业为主、从外来加工业为主转变为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业为主。
对于资本转型,王先庆再三强调要从原有的外资主导转变为内资主导,并积极鼓励金融商业与工厂资本的融合,“地方政府应推动更多上市,将其变为公众资本,用更多产业基金投资企业,而不是过去单一的自己投资办厂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利用公众资本分散风险,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发展本地经济,这将是后危机时代决胜的重要工具。
服务业发展迎来最后一次机遇
王先庆肯定了过去30年形成的由本土制造业主导的“佛山模式”,但他同时指出,这一模式并不适应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代的要求。
而这一转型的关键在于弥补服务业发展的“断腿”。王先庆认为,佛山服务业发展当前还未找到明确的模式,既没有龙头服务业企业,也没有影响全国的连锁网络体系。而按照后工业化时代的要求,佛山的三产比重至少要提高到50%。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佛山已经错过前两次服务业发展机遇,即在“义乌时代”没有发展与产品销售相配合的物流,在工业发展原辅材料时代没有建设配套大型市场。当前,佛山正面临服务业发展的第三轮机遇——工业退二进三的机遇,“如果再错过,佛山的服务将再无发展空间和机会。”
为此,王先庆建议佛山拿出当年发展制造业的勇气和开拓精神,重新定位未来发展道路,培养佛山的大商人、大资本家,培育一批佛山控股的上市公司,并占领全国市场上的价格主导权。而政府也要在这一过程中发挥规划、投资政策的控制引导作用,避免太多、过早地放弃市场,谨慎引导经济发展转型。
来源:http://www.citygf.com/szb/html/2010-03/19/content_181787822.htm
原标题为:发展服务业佛山迎来最后机遇——后危机时代,专家建议打造“新佛山模式”,使第三产业比重突破50%
原作者:纪可
原文发表:《佛山日报》2010年3月19日B03版
注:本文是记者结合我在18日上午在佛山市大礼堂给市直机关480多名各部门领导干部所做的专题报告而采写的。在此次报告中,我重点结合佛山市的实际,谈佛山市经济发展的个性特点、经济模式的转型以及如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问题。这里特感谢佛山市委宣传部和佛山市直机关的领导重视和组织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