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后三个季度投资策略


 

股市K线图专家张雪奎将根据股市特点经常为投资者做技术分析与关注提醒,敬请关注

2010年后三个季度投资宝典

 

    2010年两会召开完毕,政策支持的热潮正在退去,股市又回到考虑基本面,考虑技术面因素的时侯了。上市公司业绩的好坏,在波动的市场中应为今年的主要策略。投资者怎样才能够才投资过程中享受到投资的乐趣,增加投资的兴趣,关键还是看市场能够给什么样的回报,一年一年的投资打了水漂,会让投资者寒心的。但是今年整个证券市场,到目前还看不出来哪里有投资激情,判断今年的行情不会有大的起色,股市里追涨杀跌,最终是血本无归。股票K线专家张雪奎经过反复研究,结合两会政策及市场状况和近期个股走势,给出今年后3个季度的投资策略,供投资者参考。

 

一、购买大盘指数型基金
    2009年,大盘股落后于小盘股和中盘股,2010年第一个季度,大盘再次落后于小盘股和创业板、中小板块。但有些人认为随着股指期货的临近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再临,大公司的好日子即将到来。那么投资一部分大盘指数基金,是可以选择的一个投资方向,但是未定之事太多,在投资组合中占据一点就可以了。

 

二、今年是科技股的天下
    科技股这个曾经让市场惊心动魄的板块,近日再一次启动。历史经验表明,科技股是最有人气、最能够激起做多热情的板块之一。物联网、三网合一、手机支付、云计算、下一代网络等概念的提出,具有产业革命的意义。分析人士称,科技股估值已不便宜,但现在市值比估值更重要,很多企业虽然估值很高但市值很小,依然具有很大的投资价值,这其中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将带来的高成长。本轮科技股上涨关键不是在于是否有基本面支持,而是在于是否有技术进步的支持。

 

三、进入新能源领域
    2020年中国的碳排放达到的标准已有权威人士表述,在整体全球的大背景之下,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低碳、新能源围绕着这条主线明年也会有很多投资机会。

 

四、配置人民币升值、通胀受益板块。
    近期海外一些国家,要求中国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在这种背景之下,已经引发了一些海外的热钱,特别是基于美元套利交易或者基于美元利差套利的资金,这些热钱已经流入中国香港或者流入中国国内的市场。即便是在海外对人民币施压的背景之下,管理层能够扛住这个压力,使得人民币在未来一段时间不升值,但是随着实际的表现海外热钱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会越来越强,即便短期看不到升值,这个预期是存在的。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渐增,与其密切相关的行业开始受到投资者关注,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航空、纺织、造纸及黄金五大行业板块影响较大,且各有伯仲,投资机会也隐含其间。人民币升值受益板块主要有金融、航空、客车、化纤、塑料、造纸、房地产、钢铁等。

 

五、搭乘并购重组快车
    财务坚实、现金充足、债务较少的公司比相对弱小的对手更具竞争优势。他们能够以自身的努力不断产生盈利并扩大市场份额,或通过并购的方式扩大市场份额。央企整合尤其是今年的重头戏。除去军工、电力等七大行业保持国有经济的绝对控制力外,只有航运和煤炭行业的集中度较低,再加上国家希望培养做大做强的5大行业(汽车、钢铁、电子通讯、有色、建筑)共7 大行业35家央企整合可能性最大。粗略统计,这7个行业拥有的上市公司超过60个。而披露数据较少的7家军工央企整合可能会偏重于民用方面,控股的上市公司有16家。

 

六、分享国家大内需
    中国GDP的主要来源是三个:投资、消费和出口。目前,出口在GDP中贡献不可能再大了,而在消费方面,GDP中的贡献差不多是4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贡献差不多已经达到了70%。中国要调整经济结构这个问题已经提过很多次了,只是成效不是很大。但国家从去年开始出台政策,在医疗保险、城市户口管制等方面都有所放松。随着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健全,医疗改革、住房政策、教育体制改革措施的进一步推进,居对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支出比例将会下降,这将对国内消费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将使得相关行业或企业从中获益,受益于内需增长的行业和企业的投资价值将更加明显。具体行业包括新型金融服务、食品饮料、商业零售、服装纺织、餐饮旅游、汽车家电等。

 

七、淘金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概念也是近期市场的主要热点之一,从海南到新疆、西藏,以及皖江开发区、海西、成渝以及长三角等等。区域概念实质是城镇化加速的一种体现,即适合各地特征的城镇化过程,从这个角度看成渝以及海西地区具备长期投资机会,有望实现区域经济的新一轮快速发展。

 

八、挖掘创新型企业
    而创新永远是拉动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动力,国家定立的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突出反映了这一点。创业板的开立并不单纯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目的,更高层面反映了国家对鼓励创新的政策导向。成功投资创新型企业的关键是有能力把中小板和创业板中的‘苏宁电器(002024)’发掘出来。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领域,还包括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