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规划呼之欲出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进度加快


发改委将出环渤海规划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已上报
 据多家媒体报道:发改委正在编制京津唐地区及环渤海五省区(冀、晋、内蒙古、辽、鲁)统筹发展规划。据悉,由天津提出的京津唐地区及环渤海五省区应统筹发展的建议,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高度重视,有望出台相关政策。另外,“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推进全国主体功能区战略任务进展顺利,目前,《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已经上报至国务院,正等待批复。
   刘国宏点评:关于京津唐地区及环渤海五省区统筹发展规划早已在坊间盛传多年,我们所了解的实际情况是:冀、晋、内蒙古、辽、鲁这五省区虽然经济实力都已足够雄厚,但在区域统筹发展方面仍很难协调。长期以来,这五省区在争取政策、分享国家资源等方面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但彼此资源禀赋的差异、责任与利益的权衡、行政长官们的官本位禁锢,都严重制约了该区域的统筹、协同、一体化发展。
此外,该区域长期以来一老全国资源的优先分配、倾斜分配优势,获得了快速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但该区域的市场化程度、可持续发展潜力远不如珠三角、长三角,并且恶性竞争极为严重。比如,该区域在港口、旅游、制造业、物资能源、交通等方面存在严重的无序发展、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有关部门多年前就在倡导该区域“统筹资源、不同分工、协调发展”,但至今不但没有进展,反而有恶化的趋势。单就港口而言,该区域就有大连、营口、秦皇岛、天津、黄骅、烟台、青岛、丹东、锦州等60多个港口,港口的密度非常大,但我们从地方政府的规划中发现,该区域几乎每个大港未来的目标都是枢纽港!这就是拼政策的恶性竞争的隐忧。
对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市场一直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们认为,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把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但我们认为,在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中,需要建立政府和市场双向互动的引导机制、政府和市场合理分工的动力机制和协调各方利益的统筹机制,尤其是京津唐地区及环渤海这样过度依赖政策、后续动力不足的区域更是如此。
 我们对该区的结论是:长期过度依赖政策、恶性竞争极为严重、产业体系失调等因素将制约该区域的统筹发展。并且,由于过度依赖政策导致该区域实际发展有结构性透支、部分产业凸显“拔苗助长”的后遗症。在所有区域规划中,我们一直对环渤海湾区域持谨慎态度。与此相应,我们更看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