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导演了谷歌退出中国的悲剧


谷歌中国 Google.cn 在3月23日3时零3分,正式把Google.cn指向到香港的Google.com.hk,意味着谷歌已经退出了中国大陆内地市场。按照谷歌官方正式声明,仍然会在内地保留谷歌音乐、谷歌热榜、iGoogle 等服务,以及技术和销售办事处,但Google搜索、Google新闻、Google图片等需要审核的搜索功能的服务器则全部转移香港。我们不禁要问,谷歌退出中国是谷歌始作俑者,还是谁在酿造了这起事件的悲剧?

国内政府有关部门

中国的政府体制一直都受五千年封建社会的影响,家长制的官方作风源远流长,政府的话是不容辩驳的。实现网络审查,是政府控制导向媒体舆论的手段之一,不仅是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而且也是保护未成年人不被谣言毒害的手段,这点身为家长的朋友是赞成的,毕竟叛逆期的青少年更容易接受和主流相悖的言论,我也是这么成长起来的,这一点深有感触。但是,我同样觉得政府在敏感词方面拉得太宽,就好像清朝的文字狱一样,捕风捉影,宁杀错不放过,而且又不公开敏感词到底是什么样的概念,搞得在很多博客发表文章时出现提示说文章带有敏感词不能发表,网友愚昧,重头查了又查,是色情?是反动?欺诈?恐怖分子?在这里鄙视一下百度、新浪、QQ等博客服务。

谷歌在中国并不是网络社会的必需品,国内还有百度等本土化更高的搜索引擎。而且谷歌一直在关键词搜索审核方面一直都是中国政府指责的,如果你谷歌走后,政府的工作和神经就能够放松了,何乐而不为。所以就常听到这样的回应:中国政府鼓励互联网发展和普及,促进互联网对外开放。中国互联网上的交流和言论十分活跃,中国互联网的投资环境是开放的,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欢迎外国企业参与中国互联网发展。

政府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马上实现的,就连咱们尊敬的温总理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需要慢慢来,不然像1989年那样,本来是一场难得的政府改革,但被国外别有用心的人派人煽动,出现了激进的暴力事件,最后受伤的还是学生和军人。为了国家政权和社会大局的稳定,为了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我们错过了难得的民主变革。

国内媒体

国家主导的媒体当然是要为国家服务,毕竟国家的利益至上。于是媒体避开谷歌退出中国真正原因的敏感内容,重点讨论google如果退出中国的经济后果,把由此产生的损失影响责任归结到谷歌头上,习惯性地将google的负面新闻放在头条位置,将其娱乐化。为了吸引点击率,一次一次的放出国外某某媒体报道、内部人士透露等新闻,让人们有种google在不停地造势的错觉,其实此时谷歌一直沉默,并一直在和政府磋商。

谷歌总部

谷歌在这次事件中,除了第一次在官方博客提出有可能会退出中国到后来3月12号的消息外,谷歌对一切新闻都采取沉默的态度。做人太过低调一定不被人们所理解,究竟你要求政府不要让你过滤敏感词到底是那些呢?你本身的Google AdSense不也是明文禁止广告内容和投放网站涉及色情的吗,但是你到底是不希望政府干涉你什么关键词,你可以向外征求意见,何必一声不吭自己一个人扛。

附:敏感词概念。
敏感词汇通常指一些敏感事件和敏感人物,多涉及政治,军事,国家安全,恐怖主义,犯罪等等。凡政党名,重大政治事件名,国家高层官员名,时政热点,与政治有关的物品等都是敏感词汇。

国外政府和媒体

在谷歌提出要退出中国后,以美国为首的人权激进分子立即对谷歌反对网络审查制度的行动表示支持,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更是施压给中国政府。把一件社会和商业的事件提升到国家和民族的层次可。

国内网友

我想很多网民是对谷歌抱着同情的态度的,但一旦上升到政治的层面,埋藏在人民深处的拒绝被煽动的历史教训马上转变为爱国热情。当年苏联要求和中国建立联合舰队,干涉到中国国防的安全的大问题上,毛主席坚决的说出了“不”字,即使是穷到没裤子穿也不能牺牲主权,所以苏联走了。中国人民和政府是有骨气的,绝不会屈服于任何政治要挟。于是在各大网络媒体新闻的评论中,希望谷歌走的就破口大骂谷歌,而那些希望谷歌留下的人们由于明白影响的恶劣性,只能保持沉默。所以在很多网站上的评论都是一边倒骂谷歌的人。

只能说,谷歌在这次事件中,从一家好好的商业公司变成了政治人物手上的玩偶,这不仅是因为谷歌不擅长公关协调,同时也是其太激进的结果,IQ 再高,没有EQ最终也只能悲剧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