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的阴谋论——基金经理的不作为
最近“潜心”研究基金,并且也开始自己的实战,买了两只基金,一只是华夏全球精选,0.805进的,过了将近十天到了今天的0.808,赚的钱还不够交手续费。另一只是金鹰中小盘,1.0753进的,到今天的1.1099,总的来说后一只基金业绩还算可以,前一只就不敢恭维了。
基金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分散化投资,低风险。但是你如果将基金联系到如今的股市,你多少会发现这其中的“蹊跷”。
“ 股市中的阴谋论——基金经理的不作为”,股市的长期不振多少与“基金经理的品质”联系上了关系。
设想如果一只基金已经跌到了几毛钱的时候,也就是所谓的“深度套牢”,基金经理是作为还是不作为?这是摆在基金经理心头的一道很难的选择题。如果找到好的投资对象,基金经理是“主攻”还是“小试身手”,我想很多被“深度套牢”的基金经理们更多的还是选择后者。
因为如果基金经理通过投资对象的转换,很快地把基金拉到一元附近。那么这只基金将迎来一波“始料未及”的“赎回潮”,因为基民肯定欢呼“黑暗中的黎明”此刻终于到来,“该出手了”。而如果赎回过猛的话,基金经理就准备“喝西北风”去吧。所以很多“品质恶劣”的基金经理们为了自己的饭碗,在股票的大好行情面前选择了“不作为”,选择了“不为最先,适中就好”。
基金经理的“不作为”,导致了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而基金作为股票市场的“主力军”,影响了股票市场的供需关系,间接导致了股票市场的“热点不热”,最终导致“冷热不均”,股市阴谋变产生了。
“敬爱”的基金经理,是你一个人的饭碗重要还是广大人民的饭碗重要,请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