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如何避免贫民窟化


  城市化如何避免贫民窟化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表态说,中国不会驱赶农民到城里来,要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均衡城镇化的压力,避免贫困的城镇化。

  

  如果在十几年前,如果一个农民子弟靠升学或者参军以及做生意当了城市人,那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农民总是想跳龙门以便获得一个城市户口,享受城市的待遇和财富的梦想。但是,现在城市户口已经对一些农民没有吸引力了,很多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不愿意将户口转移到城市里。

  

  因为农村户口现在也可以享受医保,皇粮免交,如果遇到拆迁还能有所补偿,相反,在城市里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不稳定,户口都不知道该放在哪里去。城市的吸引力在下降,“不会赶农民进城”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提出来的。

  

  城市化进程并不是总是美好的,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让生活更美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很多国家都出现了城市病和贫民窟,社会治安条件逐步下降。对于那些贫民窟的人来说,城市并不是让生活更美好,而是踏进了一个难以重回田园生活的梦魇中,难以醒来。

  

  拉美的城市化是大城市化,这个路径是走错了。资源、交通、水电以及其它基础设施,超负荷的运转,恶化了城市的形象,形成诸多的贫民窟,2001年,拉美城市贫民窟居民达到1.27亿人,占城市人口的1/3,一些大城市(如墨西哥城、里约热内卢、加拉加斯、利马等)都被大片贫民窟包围,拉美的贩毒、色情和赌博以及黑社会是全球都出了名。这就形成了“一个城市两种洞天”的难解疙瘩,而且治理的成本更是昂贵。

  

  为了避免中国城市化进程出现大量贫民窟现象,中国实施城镇化战略。城镇化的本质含义是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不要太集中,而是分散性的形成一些小城镇。随着过剩经济的到来,我们的城镇化并不一定非要伴随工业化,特别是那些高污染和高耗能的工业化。一些小城镇根据自己的情况,发展特色产品,既能避免重复引发的产能过剩,也能分散城市化的压力。

  

  但是,如果要发展小城镇化,首先必须要发展交通,减少关卡,以便摊薄交易费用。我们现在之所以人口出现集中化的倾向,就是因为运输成本太高,如果运输成本和环境得到改善,在内地生产的产品和在沿海地区生产的产品差不多,那么,内地遍地出现小城镇并非是梦想。这个时候,小城镇化才能真正的进入正规,也能避免人口集中到一些大城市造成人才拥挤和失业,从而形成市民贫困化。

  

  第二沿海产业必须要升级,低端产业必须要迁往内地,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农民工就地就业,发展城镇化。事实上,中国之所以能够避免拉美的贫民窟,在80年代和90年代各地兴起了乡镇企业潮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大城市过度膨胀,各地城镇化分流了一大批农民。但是,由于后来产业向沿海地区集聚,内地城市逐步空虚化,竞争力削弱。现在很多年轻人,宁愿当蚁族也不愿意回到家乡的城市,主要原因是家乡的城市竞争力削弱,机会稀少。

  

  现在如果我们要搞城镇化,就必须要产业也跟着转移,这种转移不是硬性转移,而是建立在市场之上的转移。我们的总理日前表示,中国失业人口达到了2亿,这些人的主要出路还是在城镇。

  

  第三,为了尽早解决城市化的消耗能源过多的难题,我们必须提前规划。住建部的调查显示,一个城市居民消耗的能源是相当于三个农民。鉴于中国现在有两亿的失业人口,中国必须发展服务业,减轻服务业的赋税,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加快放开垄断产业,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城镇化的均等化发展。现在的网络很发达,也不需要多少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建议村村通电脑,以便他们能够掌握先进的信息,更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和商品。

  

  第四,城镇化不是仅仅发展房地产业,只有产业和实体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的时候,房地产业才能有真正的基础。城镇化不是房价上涨的充分理由,真正的城镇化是为农民市民化提供便利,而不是敛财的工具,更不是地方政府卖地生财的手段。如果要真正的避免贫民窟大量出现,我们的现在城镇化要提前像新加坡的组屋学习,早点提供一些中低收入者的住所。避免像大城市这样,等待大城市发展了之后,没地方发展保障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