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育工作的本质就是:根据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其个性化的发展特点与要求,制定符合其发展需要与发展规律的个性化成长发展计划;以个体教育作为载体,将其个性化的成长发展计划落实到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在有计划的教育活动里,教师引导孩子发挥主体作用,自主活动、自主发展,以最终实现个性化的个人发展目标。
按照上述的性质界定,个性化教育工作的实施步骤大体如下:
(一)制定个性化教育工作目标:包括总体发展目标与个体发展目标两部分。总体发展目标是个性化教育工作的整体达成目标,个体发展目标是针对于学生个体的教育发展目标。
(三)教师培训:招聘相关的教师与教学研发人员并进行培训工作。培训工作主要包括:对教学研发人员的培训,对教师的培训,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教学研发人员对教师的培训等等。
(三)招收教育对象:先制定招收对象条件,然后按照招收标准进行招生。对招收到的学生,按照三类课程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为建立档案做准备。
(四)建立教育档案:根据招生的分类,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建档工作。这项工作很重要,是下一步教育工作的依据。
(五)对教育对象进行全方位初测:初测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原始发展状态,是为了为下一步的个性化教育提供原始依据。
(六)根据初测结果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在对孩子进行初测的基础上,依据个体发展目标,结合总体发展目标,制定该学生的个体教育发展方案。制定个体教育方案时要征求家长与孩子的意见,尽量达成意见一致。
(七)实施教育方案:根据个性化教育方案,落实执行各项教育活动,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教会孩子自我反思,使各项教学措施能够合理落实。
(八)运用“三维效果监测表”进行效果分析并提供教育措施的改进意见:“三维效果监测表”主要用于观察教师引导教育的实际效果。根据监测到的结果,进行教学分析,提出教育措施的改进意见。
(九)按照教育措施的改进意见,调整教育措施,改进教育策略:这个环节是对上述不科学教育行为的合理纠正,是进一步做好下一步教育工作的前提与必需。
(十)对教师进行相应评估并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教学研发人员要定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定期的跟踪听课与评价,这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评估意见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教师,使教师能够明确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最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十一)加强沟通:教师、研发人员要经常与孩子家长进行沟通,以便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并探讨最优的教育方法,最终提高教育效益;教师、研发人员要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以便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检验已有的教育效果,探讨最优的教育方法,最终提高教育效益。
(十二)相关的教育教学措施要及时进行档案记录与分析:这是必需,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是有效教育工作的现实参考资料。
(十三)对学生的受教育结果进行最终考核,撰写操行评定,提出家庭教育建议:考核的形式与方式要因人而宜,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考核完毕后,要撰写操行评定,并提出家庭教育的改进意见,为日后的家庭教育提供有建设性的教育建议。
(十四)将操行评定及家庭教育建议反馈给学生及家长,完成第一轮的个性化教育工作周期:操行评定与教育建议要采取合理合情的方式,让孩子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欣然接受,让家长在不失体面的心理状态下主动接纳。这样,个性化教育工作可以暂时画上一个句号。。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操作步骤是普遍的一般性的工作步骤,针对于不同的教学形式或学生个体,其步骤会做出或多或少的增加与删减,否则会使步骤变成形式主义的窠臼,最终导致固步自封、僵化死板的不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