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管理3.2-文化是人类的生存方式


文化是人类的生存方式

 

人类有了这个特殊能力后,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伟大的人物,如中国的老子、孔子,印度的佛祖,希腊的先哲,西方的默罕默德等等宗教鼻祖,他们不满足于跟着前人爬行,在记载前人成果同时,还研究了在这个世界上,能做成功事情的一般性规律。

他们相信,这个世界有规律,人类应该掌握这些规律,而后把这些规律记录下来,传播给更多的人,让全人类按规律办事,而不是仅仅记录一些前人成功的经验,这样,人类就会普遍做对事情,普遍幸福与成功。

虽然,他们对规律的看法不同,各自持有不同观点,比如规律在哪里,由谁来告诉世人等,在这些问题上存在很大分歧,并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宗教派别,有的派别认为,规律是上帝创造的,有的则认为,规律是自然,有的认为规律是前代伟人发现的,无论他们对于规律的分歧有多大,却都承认人类世界存在规律,都认为人应该按规律办事。

按规律办事,至少包含三层大家公认的含义:

第一,承认世界的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

第二,承认人类不能控制和改变这些规律,只能主动认识和适应规律。

第三,人类按规律去生存发展,目的是少犯错,容易获得成功。

按规律办事,是人类唯一共同认可的生存公理,从古至今,任何宗教流派,任何科学流派,都承认;并且是一切宗教与科学的基石,离开这个基石,宗教和科学都不可能存在。

可以想象,如果世界本来不存在什么规律,科学家还研究什么?宗教鼻祖还能发现什么道,传的什么道?

然而,人类很难实现按规律办事!

首先,规律并没有在面上摆着,等大家去依从,需要人类先有一部份人去挖掘规律,中古时代的宗教创始人与现代的科学家,他们的工作就是发现规律。

但是,研究者得出的阐述规律的理论和学说,未必能真的反应规律,如果它正确反映了规律,那它可以称为真理,错误的反映规律,那就不是真理;然而,是否真理,很多时候是难以断定的,尤其是对社会科学来说。

马克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有的理论,很复杂,即使有了实践检验,也仍然无法做出准确判定,比如经济规律,常常是如此,真理的检验,往往是事后诸葛。

由于人们事前往往无法判定哪一个理论是真理,因此,也就无法保证真正实现按规律办事,实际能做到的,就是按照自己认为是真理的理论和学说办事。

既然是自己认为的真理,那不必说,根本上是一个主观行为,所以,就有错误的几率,然而,这种方式,仍然是在众多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去做的判断与借鉴,是属于人类的高级行为,与未开化人群的没有理论指导的行为有区别,与动物的行为具有本质区别。

目前,电视台到处介绍的都是医学理论,里面有时候讲黄帝内经,目的当然是要大家按已经发现的医学规律去生活,去管理自己的健康,但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黄帝内经一定是正确的反映人体规律的吗?其实是很难验证的,所以,实际做到的,只是让大众按黄帝内经的理论去生活。

按规律生存,是人类的理想,按理论生存,是人类的实际,没有理论的人,只是生物学意义的人,并不是社会意义上的人。

人类都有什么理论?

从人类知识的历史来看,人类的理论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人类生存发展的,叫文化,一类是研究做事情的叫科学,当然,最早是不会区分那么严格的。

科学家和宗教鼻祖的工作性质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发现规律。区别仅仅在于,科学,一般比较容易验证的;而文化,常常难以验证。

科学理论,现代人无人不理解,大学学的都是,我们这里就略去,在这里重点讨论文化。因为文化,这种理论,是被现代人误解的最多的,最不重视,最搞不清楚的。

宗教文化,是人类最早的生存理论,如儒教文化,道家教文化、佛家文化、基督教文化等等;而科学发展的也很早,比医学,但中医则例外,中医是介于科学与文化之间的,更偏向于文化的学问。

宗教的使命,就是宣传、推广、实践自己的生存理论,推动宗教理论在大众间的广泛实践,使大众掌握并实践其生存发展理论,理论一旦被大众掌握,就成为文化。

文化的根基是人类的生存理论,但理论又不同于文化,若一个理论只有少数人认可,多数人不认可,比如只有政府会用,官方掌握,民众没有掌握,那就只能叫一种理论学说,因此,儒家学说,就是文化,马克思主义就是理论学说,因为马克思主义正处在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每个公民,还不能熟练使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自己,这也许正是中国目前正迫切需要做的一项重大工作;主流宗教文化是文化,因为他们有广泛的信徒,他们的理论为大众所掌握,而美国新兴的千百个小宗教的理论,就不是文化,因为他们没有大众基础,甚至他们根本没有什么理论。

文化具体解决什么问题,怎么指导人的生存发展?

我们从具体文化谈起,以求从中管窥文化的本质与特点。

以儒家文化为例,主要理论,四书五经:《中庸》《大学》《论语》《孟子》;《诗》《书》《礼》《易》《左转》,儒家文化解决了什么问题?

1、人和自然界相处的原则?--易经

2、个人如何发展自己?----大学

3、人和社会相处的原则?---论语

4、国家发展管理原则?------论语

5、如何实践儒家理论?------中庸

易经反应的基本是哲学内容,大学与论语是生存发展内容,中庸是如何行道即实践的内容,儒家文化,就是具有哲学基础的大众的生存发展理论。它首先包含一种哲学基础,在哲学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个人与组织(治国)生存发展,最后论述发展理论的实践。

对其他文化的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文化是大众的生存发展理论。

文化一般而言,应该解决五个基本问题:

1、人类世界如何

2、个人如何发展

3、国家如何发展

4、社会行为原则

5、如何实践理论

在科学大发展以前,宗教是唯一解释世界的总理论,除去宗教,人们就无法解释世界与人生,教职人员,算是智慧的,懂得世界的道理,懂得人生的道理,而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没有渠道理解世界,也就失去了生存的任何指导,会被社会认为是不智慧的人,所以,人类,对宗教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生存指导的需求,来源于对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认识生存的需要。

这其实不难理解,争抢物质其实是动物的本性,不学习大家也会,不了解这个世界的人也能做,而看透这个世界,却是极其不容易的,不学习不研究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学习与研究不是动物或低等的人所能干的,所以,过去的教职人员和中国的儒生即使再穷,还是比较受尊重,因为人类需要这些看透世界的人,虽然,他们的看法可能有时是错误的。

近代资本主义文化,是在新教文化的基础上,丰富了经济与科学内容而形成的,但当今的危机,已经说明,资本主义理论,遇到了空前的挑战。

近代在生存理论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唯有马克思一人,现代文化,必然只能产生于马克思主义体系。然而,马克思主义还不能称其为文化,因为它过于宏观,难以直接用于指导个人生存发展,需要进行理论的二次创造,和艺术化的大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推广。到目前为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二次创造方面,中国的领导者们相继做出了突出贡献,毛泽东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发展上的二次理论创造。

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即文化形成方面做出的努力,无疑到目前为止,是最系统的,不过,一种文化的发展,需要更多理论家与实践家的努力,只有少数领导者代代相传的创造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