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祥优雅地培养孩子(1)


如何安祥优雅地培养孩子?
              ----母亲教育倡导者王东华访谈实录
                  (1)
                                        http://kid.qq.com  

  ——前些年有一首歌叫做《常回家看看》,为什么要常回家看看,为什么唱那首歌,孩子还不回来看看,原因是什么?就是当我们这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希望我们的母亲常回家来看看我们的时候,父母亲用各种各样的借口,我工作忙等等,不回来看,等你老了,在家没事干了,你半身不遂了,重病在床了,再叫孩子来看你,这个时候孩子有各种各样的借口。小的时候你只给钱不给感情,到老的时候孩子也是只给钱不给感情,把你送到养老院或者是急救室里面……

主持人芬芬:亲爱的网友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关注我们腾讯儿童频道的访谈,我是主持人芬芬。今天我们这个话题是有关于给母亲发合格证,对于我来说我还不是一位母亲,可能没有太多的发言权,但是今天为大家请来的两位嘉宾他们是绝对有发言权的。我身边这位是《发现母亲》作者,著名母亲教育倡导者王东华老师。

王东华:谢谢。

母亲教育倡导者王东华访谈实录:如何安祥优雅地培养孩子?

 

图为母亲教育倡导者王东华和腾讯儿童频道主编在接受主持人访谈

主持人芬芬:这便是《发现母亲》这本书的忠实读者,当时写了一篇读后感,非常精彩。她就是儿童频道的主编佘玺。

佘玺:大家好。

主持人芬芬:现在已经是妈妈了,今天我们可以共同来谈,听说两位还有一个故事,今天可以过来跟网友面对面。

佘玺:我讲一下跟王老师遇到的经历,当时看了王老师这本书,给我触动非常大,当时我的孩子还不到两岁,在孩子教育和带孩子问题上有很多困惑。看了这本书之后写了一个读后感,王老师也看到了这篇文章,就是《发现母亲——愿天下人共读之》,他也是找我,找了两年都没有找到,后来终于碰到了,今天过来作客。

主持人芬芬:大家查这本书,以及王老师的名字都可以在网上查到,您的评论,让很多母亲感动,尤其是书中的一些理论,影响了许许多多的妈妈们,也有一大批的粉丝。昨天儿童频道主编跟我说,今天要采访一位母亲教育所的所长,而且是专门做母亲教育研究的时候,我第一印象就说,那肯定是女士的,当时也没有多想,后来才知道您是一位男士。像这样的一个情况,可能很多网友也很好奇,说男士会特别在意、关注母亲教育。您研究这个的时候,当初是基于什么原因?

 

母亲教育倡导者王东华访谈实录:如何安祥优雅地培养孩子?

 

王东华:很多人都会产生一个误解,尤其我这个名字,是一个很中性的,叫王东华,后面是一个“华”字,一看就是一位女士,不是男士。第二,我感觉到我在研究母亲教育的时候,有很多人说我们女人的事情你怎么研究,你一个大小伙子研究我们这个玩意,凭什么研究。说实话,我现在为止既不是以专家学者,也不是其他任何身份,更多的是我觉得我是以一个“受害者”的身份,以一个孩子的身份。就是因为我小的时候,生下来六个月的时候,因为我母亲得了风湿性关节炎,需要到外地治疗,迫不得已把我放在外公、外婆家里面,一待就是十年,十年回去以后,我下面有两个弟弟,再回到这个家以后我融不进这个家,这个家也融不进我,我跟父母相处七年中间,这里面的过程,包括家庭的压抑、暴力是外面体会不到的。我这个书里面,最开始把这种现象叫做“亲生后母现象”,我的父母亲是亲生的,但是对我们的态度、以及这样的一些做法比后母、后父还要可怕。因为后母、后父还有一个什么好处呢?就是说我去虐待你的时候,偷偷摸摸的,你自己的亲生父母亲,在打你的时候,骂你的时候,中间是毫不遮挡的,明目张胆的,后来外人也不敢是什么。

要提醒网友,你只要看某一个地方,尤其是母亲,要是把孩子打的特别可怕,往往这个孩子和这个母亲小的时候都有一段时间的分离,不是在自己身边带大的。不在自己身边带大,有的时候打起来,情绪失去控制以后,手就不知道轻重,往往把孩子打成肾衰竭或者是失手,把孩子打死了,这种案例很多。

主持人芬芬:我们知道这本书后来也是再次经过改版,也是时隔几年以后,今天我们再谈到这个话题,您是这个问题的领先者也是倡导者,不知道您有没有最新的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论著,或者对于自己理论方面的一些更新认识。

王东华:很多东西与个人得经历还是有关系的,过去我在高校里面,对这个研究搞文字我比较有兴趣。为什么我对早期教育感兴趣,就是因为我小的时候到我外公外婆那里,我外公是老师、先生,三四岁的时候就叫我读书、写日记,尽管我后来读了工科,但是我把工科扔掉以后毫不犹豫。1993年我写一本书叫做《新大学人》,这个在外面很少有人看到,大概就是万八册,我做《发现母亲》的时候也是这样,1999年的时候影响比较大,接着被盗版等东西一弄以后,外面很少有人看到我这个两卷本了。我本来是一个读书人、教书人、写书人,最后发现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理论问题,如果家庭教育不走进千家万户,你做这个研究意义是不大的,因为这种研究和爱因斯坦的问题,和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不一样,全中国有五个人知道就够了,但是家庭教育、母亲教育必须要普及到千家万户,如果不到千家万户,这种理论有和没有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么多年我很重要的东西是在做普及工作,今年我们很想上一套汉译世界家庭名著丛书,这些年我大概组织了四十种家庭教育读物的出版,今年我想世界,尤其是欧美比较好的家教重点介绍到中国来。

主持人芬芬:让各位父亲、母亲学习借鉴。

王东华:对,目前已经出了第一本,再过一些日子还会有一本出来,都是比较好的。《发现母亲》出来以后,99年的时候很多年都骂,都批,说我这个人是个反动、落后的。

主持人芬芬:99年收到了很多负面的反馈。这是什么原因?

王东华:我这个里面说让女性做母亲,我们国家这么多年妇女解放,感觉妇女解放就应该是走出家庭,一个人如果要去做母亲就感觉很落后,是倒退,是保守,是妇女运动解放的倒退,但是我觉得非常好的在什么地方呢?99年到现在,八年的时间,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认同了这个。比如说高考、中考,甚至是小学升初中的问题,包括进幼儿园的问题,一分可能就是一万块钱或者是三万块钱,分数已经变成了生产力,我99年的时候没有这种东西。我这个《发现母亲》,现在有很多白领母亲看了以后,觉得已经不过瘾了,好像这个事情大家都知道,事实上我做这个研究已经做了二十年,我第一篇文章是《中国呼唤母亲教育》,是87年的时候当时我刚刚做毕业论文。87年我搞了以后,就觉得这个东西是需要我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做的,不是写一两篇小文章的问题,是需要写几十万,几百万字。我后来也是一直在家里面写,孩子也已经好几岁了,父亲一天到晚不挣钱,哗哗的花钱,这个没有办法,所以把两卷本写出来了。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